第一百四十三章 匈奴夜袭

独步江山 朱砂点眉 2915 字 9个月前

郭威亦是瞧了眼那消瘦的身影,随后与熊刚抱了抱拳,急匆匆的下了城头。

二更天,风又急上了几分,吹在脸上,比刀削的都疼。

城头上,熊刚双臂抱剑,红肿的双眼不敢合闭,盯着远处的匈奴营地,他的身边,劳累一天的兵卒正有序的轮流当值与歇息。

说是歇息,其实也是衣甲不解,刀剑不松手的倒在地上打盹,更有甚者,在脚边预先放好了众多砖石,若是听到敌人袭来的声响,必定毫不犹豫的睁开眼,朝着下方砸去。

见到这些,熊刚不禁叹了口气,这些曾经见了匈奴人拔腿就跑的孱弱兵丁终于成了李唐最为优秀的精锐。

但愿他们能活下去。

叹了口气,熊刚转首望了望那迎风招展的旗帜,那里,刘希坐在了一张从酒楼里搬来的红漆木椅上,椅子的一边,是吴双儿送来的汤药。

与刘希相识越久,熊刚便觉得越惊奇,此刻,已经不知该如何描述这个骨子里倔强却又心怀天下的少年郎。

良久,摇头苦笑轻声道了一句,“这也算是读书人中的异类了。”

而这些,正双膝盘在身之下,闭眼做着呼吸吐纳的刘希自然是无法知晓,立在城头一日,鼓舞了兵卒的士气,但他却无法疗伤,好在体内还有神秘人留下的一道灵气,替他好生梳理了体内凌乱的气息。

眼下,趁着匈奴人还未攻城,抓紧时间疗伤,修为能恢复一分,便是多一分存活下去的希望。

口中默念着辅行诀,运转周身灵气,很快,身体便被一层淡淡的绿色给笼罩,荧光琉璃,似水波轻盈流转。

许久,一口浊气吐出,刘希睁开了眼,眉头却依然紧皱未松,只因体内的灵气像是被山石压制了一般,竟是不能顺畅的流动,一道诡异的气息如附骨之疽,缠绕在了丹田的那朵青莲之上。

似乎成了一道除不去的封印。

有些不甘心,刘希再度闭目吐纳,试图将那道气息冲破,可是任他怎番努力,却始终是无计可施。

汗珠,从额头上溢了出来,刘希越发的惨白,整个身体也止不住的摇晃起来。

“大人!”

守在一边的呼延青石见到这情形,当即惊慌失措的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想要上前,但想起刘希嘱咐过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理会,只得硬生生的止住伸向前的手,满是担心的望着身前的汗水不断滴下的面庞。

突然间,刘希睁开了双眼,顾不得去擦拭头上的冷汗,急促的开口道,“匈奴人来了!”

夜,越发的苦寒,火把在呼啸的北风下胡乱跳跃,驱逐天际洒来的浓黑墨色。

“大人,还能作战的弟兄只剩下两千余人了。”

城头的垛口处,熊刚低声将刚才查探的结果道了出来,拧紧的粗大眉头间尽是担忧与焦虑。

没有箭矢,可以用匈奴人射来的羽箭;没有守城器具,可以用砖石;哪怕是没有了武器,也可以用拳脚肉搏与匈奴人战个你死我活。

但没有兵卒,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闻言,一边的郭威硕大的拳头砸在了被鲜血抹红的城墙上,“匈奴人这次是倾巢而出,必定是不达目的不罢休,阳曲城势单力薄,只怕我们撑不了多久。”

语中多有着不甘,更多的却是无可奈何。

立在一边,盯着匈奴大营的刘希自然是听清他们所说,这等担忧,自匈奴人兵临城下之时,就一直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即便他刘希使出浑身的解数,也难以改变这早已经注定的结局,单凭数千人,又怎能击败几十万的匈奴大军?

深呼一口气,吐出团白色的雾气,刘希目光凝视着远处,却道出句莫名其妙的话来,“天越来越冷了,不知不觉间,就要到开岁了。”

听得这句话,熊刚虽然不明刘希所指何意,但也跟着叹了口气,“还有五日,就是开岁。”

点了点头,刘希伸手指了指城下匈奴人扎营的地方,远处,灯火连天,似乎是繁星落了下来,所以夜空才变得愁云惨淡,黯然无光。

“开岁之后,春暖花开,那里必定是草绿花红。你们看,那群林木也会再次吐出绿芽,到时候,来往于田垄间的百姓便能靠在林荫下歇息,说着田里的收成,又或许是拨弄着一道随行的幼儿孩童……”

顺着刘希所指,起初熊刚与郭威皆是睁大了眼睛,想要透过夜色看清刘希口中所说之物,可很快,两个身形魁梧的壮汉眼圈开始泛出了红色。

“大人请放心,哪怕是只剩下一口气,属下等绝不会让匈奴人踏过我阳曲城!”

只要百姓安乐,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仰起头,让刺骨的寒风抹吹在脸上,消去心头的不安与愁苦,刘希轻声道了句,“不求名扬万里,但求问心无愧,二位将军,无论如何,都要再坚持个四日,那时候百姓得以安置,关潼等城也有了防备,我等便是大功告成,走也是走的昂首挺胸。”

“愿听大人差遣!”

熊刚与郭威又是抱拳行礼,齐声道了句。

没有再开口,刘希继续盯着城下匈奴大营,目光炯炯有神,似乎要将营地中的匈奴人举动看个真切。

寒风咆哮似猛兽在低吼,卷动着城头上插着的旗帜,熊刚拉了拉郭威,二人便打算轻声退到别处,继续张罗起布防守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