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候大人差遣!”
红着眼,其余横冲旅的兵卒从马上跃下,很是认真的与刘希行着礼。
“进城,回营!”
没有多想,刘希打马就要往城里走去,只是走到熊刚身边时,拉住了手中的缰绳,“熊将军,吩咐下去,满城带孝,送战死的弟兄一程!”
道完这句,刘希似乎有些累了,没有再多言,继续往城中走去,而他的身后,郭威等人对着那渐渐远去的背影,齐齐双膝跪地,虎目中泪花翻滚。
这些,进了城的刘希自然是瞧不见,行在修葺了大半的街道,看着断断续续往城门处行去面带哀伤的百姓,他不由得深叹了口气。
烽火刀戈,让多少人成了无边骨,又让多少的人妻离子散。
不知为何,又想起了那夜在摇曳的灯火下煮汤饼的老汉,仍在风雨无阻的望着良子归还,大悲与大痛都成了最后一丝飘渺虚幻的期望。
莫名间,刘希心中产生了让他觉得可怕的念头,他借李唐之力报仇的计划是对还错?
马蹄缓缓的在砖石间走着,许久,大黑马停了下来,在夜色寒风中嘶鸣了起来,回过神的刘希才发现不知不觉间,大黑马将他送到一间小院前,小院隐埋在深巷之内,很是寻常,寻常到不引人注意。
还未弄清楚缘由,便听得轻快的脚步声从院子里传来,很快,一个脸上还带着稚嫩的小童探出头来,“爹……”
待看到刘希后,小童的声音戛然而止,本是笑容满面的他变得拘谨惶恐起来,低下头,声音也变得弱不可闻,“见过钦差大人。”
胯下的大黑马已经按耐不住的上前蹭着小童的脸颊,这时,刘希也明白了,这是郭威的院子,想来是他曾经常常骑马回家,因而大黑马识得了路,也与郭威之子很是亲近。
“不必多礼,家中一切可安好?”
见到小童的怯怕之色,刘希不禁柔声问了一句。
“有钦差大人在,郭阚与娘亲不会饿着肚子,昨夜听到爹回来了,娘亲去营地寻他,应该很快就能回家了。”
说话间,小童眼中露出了欢喜之色,看得刘希心中一声轻叹,少年稚子,所想不过是家中人安康,有得一口吃食。
如此,便是天下太平了。
又是小童说了几句,让他好生安心,在家等候,刘希便打马往营地走去。当走到街上时,却是惊住了,只因放眼望去户户门前挂上了丧葬的之物,与突然而至的纷洒白雪混在一道,使得满城尽白。
夜幕浓稠,乌云遮天蔽月,寒风肆掠间,数十骑正打马疾驰,马蹄连绵,踏出震碎草原万里寂静的轰鸣之声。
刘希一马当先,骑在众人之前,那举着横冲旅旗帜的倪丰则是紧随其后,已经行了两个多时辰,举旗的左臂早已经酸麻的没了知觉,可是牛头旗从未降低丝毫,始终飘荡在他的头顶上,飘荡在身后兵卒抬首便能瞧见的地方。
前方,隐约可见数道火光,刘希明白,是到了阳曲城,遂勒住马,转首望去,漆黑一片,看不到渠浪他们的身影。
在横冲旅兵卒随他回城的时候,刘希又让渠浪三人折返,将那匈奴人的马给带回城中,阳曲虽说是李唐边陲之地,但战马却是少的可怜,匈奴人的那百十匹高头大马,无疑是不可多得之物。
特别是在匈奴人挥兵南下之时,阳曲城中哪怕是多上一匹马,便是多一分的守御力量。
身后远处空荡一片,未曾瞧见渠浪三人归来,刘希倒也不担心,武氏兄弟有着大成的身手,自然是没有人能伤得了,此刻还未跟来,怕是那些受惊跑散的马匹不易聚集。
扫了眼横冲旅兵卒,满是风霜的脸上布满了不安与怯怕,眼里有着痛楚,也有着懊恼,皆是不敢抬首望向远处那本是熟悉的城池,不断的低下头,看着脚下被积雪覆盖的泥地,粗大的手紧紧握着缰绳。
近乡情更怯。
挣扎与自责让这些为了保护家园不惜死在茫茫草原的汉子心中五味陈杂,或许,他们更愿意扑向匈奴人手中闪着寒光的弯刀,也不愿走进魂牵梦萦的阳曲城。
只因,凯旋之铃寂静无垠,常胜之军所剩无几,他们没有死在冲锋的路上,而是苟且存活了下来。
“天色已晚,莫要在此逗留了。”
刘希沉声道了句,继而望向了一边,低喝着道,“倪丰听令,本官命你带着众将士在前引路,务必要在一炷香的时辰内回到阳曲城营地!”
闻言,骑在马背上的倪丰愣住了,好一会才,跳下马,右手握拳在胸口,与刘希半跪着道,“属下领命!”
说完,一跃上马,左手里的牛头旗又是高出了一截,只见他双腿猛地一夹马肚,“横冲旅听令,全速前进,回营!”
回营,两个字,有些哽咽,这些天,倪丰等人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回到那熟悉的营地,如今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多日来的压抑当即涌了出来,顿时觉得阵阵酸楚。
“前进!”
疾驰出去的倪丰又是喊了一句,落在他身后的其余之人这才回过神,纷纷打马追了上去,而刻意放慢速度的刘希很快落在了最后。
因为这是属于英雄的时刻。
阳曲城外,数十名横冲旅兵卒骑马依次而立,举着战旗的倪丰位居最前,还未想着如何开口,那宽大的城门却自行打了开。
“哗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