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听完,刘希不由得深吸了口气,这才觉得胸口没那么压抑。
“姜大人,这番说来,下邳城的粮食怕也是支撑个十数天?”
轻轻的颔首,姜信道,“下邳城四周的百姓每日都涌来不少,而城中粮食本有三千余石,幸得邺城曹钧前两日派人送来一千石,粮仓中的余粮至多能用到开岁。”
开岁,还有半个月的时间。
姜信脸上也浮现出了担忧之色,继续与刘希道,“大人,朝廷的赈灾粮何时才能运来?”
赈灾的粮食,在刘希离京时朝廷已经开始调度安排,但是何时能运到这三城,他也不清楚。
半晌,刘希轻声道,“应该快要到了吧,刘希分身无术,这下邳城还要依仗姜大人,我还得去邺城一趟。”
在刘希起身之时,姜信忙开口道,“大人辛劳,只是邺城有那曹钧在,想来是出不了大事,撑上个十多天是绰绰有余。”
“哦?”
见刘希有着疑惑,姜信笑了笑,“下官与那曹钧也算是旧相识,他的本事,远在我之上,下官敢断定邺城的情况定是比下邳要好上许多。”
这倒也是,否则也不会派人往下邳送来粮食。
刘希当即脱口而出道,“既然如此,那我更要前去,从邺城运些粮食往阳曲应急。”
“唉……”
姜信捋着胡须,“这恐怕也很难,那曹钧是看在下邳危局才送来粮食,而一千石想来是他最大的能力了,余粮怕是也所剩无几。下官斗胆问一句,大人前来有谁护卫?”
虽不解姜信为何这般问,但刘希还是应声道,“一营的飞甲兵卒。”
“既然是飞甲,那下官倒是有一计可供大人斟酌。”
“还请姜大人言明!”
大喜之下,刘希几步上前,走到了姜信的身边。
“下官听闻阳曲城外有乌子岭、西风山等数座大山,山中匪徒众多,这些年为非作歹,这寨子里怕是存上了不少的余粮。”
“姜大人,使不得!”
刘希忙上前去要搀扶住姜信,为了佑护住一方百姓,姜信将罪名全都揽到了身上去,拳拳爱民之心让他大为敬服。
这次,姜信没有起身,跪在地上,即便刘希与吴泉等人皆是劝阻,他依旧双膝跪地,身子半伏,“求大人责罚。”
“大人,末将与姜大人相识多年,他脾气很是倔强,大人若是不答应,怕是不会起身。”
吴泉小声的说着,眼中也越发的担忧,作乱的百姓与姜信之间他都不愿看到被处置,吴泉此刻也摸不透刘希的心性,倘若姜信这举动触犯了这少年钦差,那又该怎么去收尾?
毕竟,刚才刘希随手间取了数名悍匪的性命,这气势早已经将在场众人给震慑了住,倘若是要重责姜信或者严惩作乱百姓,就算是吴泉,也没有办法。
钦差可是代天子行事,他不过是一武夫,食君俸禄,忠君行事,反朝廷的事情,吴泉可是做不来,也万万不敢去想。
心中大为紧张,竟然连肩头的隐隐疼痛也忘了去,瞪着虎目,瞧着刘希,呼吸也不自主的随之停顿,沙场纵横多年,吴泉竟然罕见的很是紧张。
“好,天子让希为钦差,为的就是安抚民心,姜大人,你办事不力,害得百姓流离颠沛,实乃是大罪。不过圣人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公堂审案也需要几个证人,本官也不能做个糊涂判案的糊涂官,这就寻个人来问一问。”
说着,刘希便走向那蹲坐在地上满脸悔恨之意的长脸汉子道,“本官问你,姓什名谁,家住何处?”
后者愣了少许,这才回了神,低着头,不敢去看刘希,怯弱的话语结巴的道,“回大人,草民家在下邳县城南侧的细迮镇,名字叫做单宏,因在家中排行老小,别人也唤草民单幺子。”
说罢,单宏竟是砰的一声跪了下来,不住的与刘希叩头道,“钦差大老爷,草民受奸人迷惑,一时糊涂做了错事,还请大人开恩,放过草民家中的妻儿,她们并不知情。”
额头在地上叩着,又听得咚咚咚的声响,那单宏眨眼间就对着刘希磕了十来个,他这一做,其余本是不知所措的人也跟着磕起头来,说着求刘希开恩与饶命的话。
“都起来吧,本官何时说过要处罚你们了,作乱之人乃是匈奴奸细,尔等不过是进城碰巧与他们给遇上了。”
听刘希这般说,有脑子灵活的人当即惊呆了,稍后又是赶忙的磕起头来,“草民多谢钦差大人!”
“太好了……”
吴为欢喜的低声道了句,攥了攥手中的九环刀,刀背上的铁环碰撞出一片叮铃的清脆之音。
而一边,吴泉的眉头仍是紧拧着,望着那被赦免的百姓相拥而泣,又是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姜信,不知觉得间,额头被风霜刻下的皱纹又是深了几分。
百姓作乱的罪名可以这样不露痕迹的给抹了去,可是剩下的罪责岂不是要全都落在了姜信的身上了?
正在吴泉担忧之时,只见刘希又是朗声与单宏道,“单幺子,你觉得姜大人可有罪?”
此言一出,本是欢闹的场景顿时寂静了下来,那单宏更是吓得失了色,他不过是平头百姓,平日里连衙门都没走进过,又怎敢胡乱的论道县尊大人的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