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少年强

独步江山 朱砂点眉 3039 字 8个月前

“圣上驾到!”

突然起来的一声尖锐叫上让看卷宗已经头昏眼花的堂中人愣住了,也亏得陆鸿眼疾手快,忙丢下手中的朱砂笔,疾步上前。

“臣陆鸿见过圣上。”

随着他一句话,其余之人也算是回过神来,一道起身行礼,“臣等见过圣上。”

一身黄色龙舞华服的李善摆手示意众人免礼,“这科试关系着国体,朕在宫中坐着也不是回事,遂来此看一看究竟。陆爱卿,两日已过,可有天资上佳之人?”

“回圣上,在臣等通宵达旦批阅之下,卷宗的十之八七已经阅完,目前是有几人才思敏捷,文辞斐然,臣这就取来以供圣上过目。”

“还不快快拿来!”

李善很是欣喜的说道,陆鸿快步走到先前的案前,将几份整齐放着的卷宗小心翼翼的双手捧了过来。

李善很是仔细的看着,不时满意的点了点头,等到到最后一份时,目光猛然变得凌厉起来。

字迹瘦若筋骨,存遒劲有力,而所作诗赋朗朗上口却又耐人寻思的佳作,最后一道题是李善特意所增,乃是议治国之策,前面几人无不是诵圣贤之经,赞朝廷之德,洋洋洒洒大赋数千字,唯有这卷宗字不过百十有余,却让李善眼前一亮。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几乎是一口气,李善将这非诗非赋的话给读了出来,当即红光满面,撕开糊名的封条,笑着又是道,“朕就知道是他!”

“圣上英明,此子书法绝佳,更是才华横溢,这‘少年强’不过是短短一百又四个字,却气势磅礴,短小精悍亦如他所书之字,微臣斗胆进言,以他之才可压其余之人一头。”

陆鸿行礼低声道了句,这份卷宗从始至终他都看了,本想因这最后的离经叛道之言有所担忧,但又委实放不下这字里行间的才情,这才将它一道呈给了李善,如今龙颜大悦,他自然是出言力荐了。

“陆爱卿所想与朕不谋而合,这科的头筹便给了他,诸位爱卿再辛苦一日,将卷宗批阅之后,朕要亲自殿试这些新科及第士子。”

殿试?

大唐开国至此从未有过,这是何等的殊荣!

在陆鸿等有些吃味之时,李善已经大笑着离去了,爽朗的笑声之下隐约可闻‘少年强’三个字。

浓墨未散,银钩半隐,霜湿车辕粼粼声。

三更天,街道上遍是灯笼,人影重重,都是那些赶考之人,早就等着这一日的刘希自然也在其中。待到南城的贡院时,那里早已经是人满为患,马车难以走进分毫,渠浪只得将车停在了有些远的路边。

“公子,前方人满为患,车怕是行不过去。”

隔着车帘,渠浪低声说着,话音落下,便见刘希探身走了出来,“罢了,不过是几步路,我走过去就好。”

说着,刘希又是抬首望了望,应科士子随处可见,其中不乏白发鸡皮的老者,这做官果真有着让人疯狂之处。

“不过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有这种话在,此等情形倒也不足为奇了,今个我也来凑个热闹。”

笑着自言自语一句,继而接过渠浪递来的木盒,里面除了笔墨之物外,还有着吴双儿三女废了好一番功夫准备的吃食。

修行之人,三日不食倒也是可以,不过刘希不愿被人察觉出异常之处,遂吴双儿提议准备吃食时也未反对,可三女像是担心他会饿着,竟买回一堆糕点和食材,若不是刘希瞧见了,止住她们,此刻手中怕是得提着数个装着各样吃食的木盒。

提着木盒,刘希与渠浪道了别,先前在家中已经劝阻过,所以吴双儿她们并未跟来,否则此刻免不了又是一番担忧嘱咐之言。

“玉生!”

刘希正走着,却听得有人唤他,回过首,却见是马绣。怪不得刚才院子里众人都来道别,就是没有瞧见马绣的身影,刘希原本还是担心他是心结还未解开,没想到马绣早已经来了贡院这里。

薄扇斜插在腰间,长衫衣扣不整,玉簪半束着略显凌乱的乌发,马绣仍是和前些日子一番,不修仪表,与四周衣衫整洁的士子相比,宛若两然。

“今朝,你怎么来了。”

见到他,刘希忙走了过去,后者则是笑了笑,“怎么,他不让我参加,我还不能来瞧一瞧了?”

道完这句,马绣收了笑意,红肿的桃花眼中露出明亮之色,盯着刘希,很是认真的又道,“玉生,记得你答应的,拿个状元回来。”

“你且放心,等我归来,必定是御街打马。”

听得这句话,马绣也不顾别人眼中的异样,在已显寒意的晨风中摇着薄扇往前走去,“那我这就回去满酒以待……”

看着背影在未褪去的夜色中越发模糊的马绣,刘希不由得叹了口气,良久才转过身,与众多赶考的人一道往贡院门口走去。

贡院之外,兵卒提着灯笼在四周护卫着,应科士子有借着昏暗灯笼埋头苦读;有口中念念说道并双手作合对天行礼;亦有贼眉鼠眼之辈在想尽心思的做着弄虚作假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