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辞而别

独步江山 朱砂点眉 2758 字 9个月前

闻言,刘希二人对望了一眼,笑着退了出去,马绣回了房间,刘希则因木门还未修好,遂进了吴双儿先前的住的屋子。

夜深人静,他不免又想起了先前所说的事情,莫不成真的要去参加李唐的科试?

仇敌乃是刘汉的帝皇,若是要报仇,单枪匹马怎能敌得过?

唯有领兵十万,渡江而去,马踏长安,可他要是真的这番去做,又得有多少流民失所,又会有多少本是清贫的人家变得支离破碎?

恰是那卖汤饼的老叟,夜夜独坐深巷,等着良子归来。

他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不想是他造成这些凄楚之事。

不知为何,心中竟生出莫名的忐忑与无助。

立在窗前,任由寒风吹着面颊,刘希又一番心乱如麻,也越发的想念那个给过他无比温暖的男人。

曾经,在那远在千里之外的无名小镇,渡过了十八年最为无忧的岁月。

这种日子,何时才能再次出现?

许久,刘希深叹了口气,他注定不是枭雄,否则,一将功成万骨枯,只要能达成目的,不择手段又何妨?

终究还是不适应。

摇了摇发疼的脑袋,刘希上了床榻双膝盘坐,不管前方路途坎坷,这深仇大恨是非报不可,既然成不了血染双手的屠夫,也定会有他自己的方法。

压制住心中的杂乱思绪,刘希便入定,吐纳吸收起天地灵气,恍惚间,他似乎听到了屋外廊道里有轻微的声响,当即收了神识,正欲要出门察看时,却再也听不到半点声响。

闭目感受周遭,并无灵气波动,彷佛并无人来过,只是一缕寒风钻了进来,撩动了些许的轻音。

应该不会有歹人前来,这番想着,刘希又是闭上了眼。

翌日,天还未亮,便听得一声惊呼传来,是吴双儿。

神经猛地绷了起来,刘希从床上一跃而起,大步的跨出门外,却见吴双儿手中拿着张宣纸,正惊慌失措的朝他小跑而来。

“公子,不好了,马公子走了。”

过了申时,吴双儿终于醒来了,这迷烟倒是让小丫头睡了个饱,整个脸蛋儿白里透红,异常可人。

“公子,你是说双儿一直睡到此刻?”

屋中,小丫头停下了正在吃的银耳莲子羹,水汪汪的大眼瞪着刘希,满是吃惊的模样儿。

听她这般问,刘希伸了个懒腰笑着道,“今个儿天阴得很,不消说你,就连我和今朝也是睡到了午时,若不是王爷派来唤他,或许仍在继续睡着。”

深秋时节,夜幕也来得较早,加之晚风骤起,窗外吹的呼呼作响,吴双儿倒也不去作怀疑,只是小嘴咬着瓷勺,皱着柳眉,似乎在想她何时变得这番贪睡了。

“又胡思乱想了是不,赶紧趁着热吃了这碗汤羹,不然凉了可是会肚子痛的。”

刘希刚想照着往常一般,揉一揉小丫头绾着的双髻,可看到那胡蝶钗正斜插着,让他没有下手的对手,只得憨憨一笑,抱着胳膊立到了纸窗前。

伸手将纸窗支开一条缝来,清冷的寒风顿时涌了进来,一抹渐浓的夜色也倾泻到了屋中。

天色已晚,怎还不见马绣回来,刘希心中有些焦急了,立在窗前,他甚至能听到风声中夹杂着甲胄哗哗做响声。

那些兵卒仍在满城的查找凶手。

刘希可以断定,镇西王知晓人是他杀的,可为何还要这番大张旗鼓的搜而不抓?

他着实猜不透这其中的缘由。

一时间,刘希只觉得他似乎慢慢的陷进了一张看不见网中,心里生出莫名的压抑,人也沉闷了下来。

“公子,马公子这次去王府不需要你做书童了么?”

没有察觉到刘希的异常,吴双儿将那她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事儿抛到了脑后,吃了口甜糯的汤羹,想来是想起了昨日之事,大眼笑眯成月牙儿轻声问道。

藏起那些恼人的烦心事,刘希将纸窗关好,转身耸肩道,“这厮一听镇西王寻他,便乐得找不着东南西北了,哪里还会想起我?”

说着,还叹了口气,满是遇人不淑憋屈的悔恨。

“咯咯。”

清脆悦耳的笑声响起,吴双儿笑的花枝乱颤,“公子,你也别在意,马公子这心思全都在郡主身上了,听闻镇西王爷召见,这魂儿自然早就跑了去,怎还会有双儿与公子的份哩!”

说着,小丫头又是笑了起来,刘希亦是嘴角微翘,就在这时,他耳朵微微一动,眼中那担忧之色随即融散,笑意也随之上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