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不合时宜的月事(PK二更,求收)

将军和营长深感耻辱,将一队千夫长狠狠揍了一顿,责令他下次立功赎罪,否则贬他去做个城门兵。

千夫长有苦难言。

当时命中率如此之低,他也大感惊讶,别说跟他们平时训练时的水平没得比,就是比之前上战场时的水准也低了许多。

他手下新兵不多,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断不会像头次上战场般乱了方寸,失了准头。

他每日亲自监督训练,自知手下士兵从未偷懒,而且出征前后身体亦无任何异常,绝不可能水平突然间下降这么多!

他召集手下百夫长,询问是何缘故?一百夫长答,一是这次新配的箭同以往略有差异,二是当日的风向风速突然间发生了变化。

这次弓箭的补给同上次相隔了半年,弓箭手们这半年早习惯了之前弓箭的手感,新箭刚到没几天,士兵们手感还有些生疏,元帅就下令进攻了。

而当时弓箭手正拉弓射箭时,那风突然转向且风速加大,射出的箭受到影响,这命中就更低了!这结果,我们也不想啊!这次吃了败仗,大家都说是咱们的错,千夫长您看看咱们一队的士兵,这些天个个都蔫蔫的,训练时都打不起精神!

您可得想想办法,不然咱们一队第一的名号迟早被其他队夺走!

千夫长满肚子火无处发泄。

这突来的怪风是老天爷的事,他不敢也没法追究,可这提供箭的人总可以去追究一番吧!

当下便跑到粮草署与曹云清争吵,指责因为他提供了不合格的弓箭,导致了这次战役的失败,他粮草署才是这次战败的罪魁祸首!

曹云清气的不行,当场掀桌子与千夫长干了起来。

你他娘的,老子为了要到这批弓箭,一日一封信往京中送,厚着脸皮将昔日同窗全求了个遍。

想想老子二年前未到这鬼地方之前,是何等孤傲清高,从来只有别人求我的份,哪有我去求人的?

若不是老子二年多前脑袋进了水,会抽风跑到这鬼地方来受这种罪?

若不是为了取得胜利,减少战士伤亡,老子会扯下脸皮跟人低声下气求来这批弓箭?

你这匹夫不但不感激老子,竟还跑来兴师问罪?

当下也不管军中私下打架军法处置的律例了,先把你打得你娘都认不出再说!

要说这曹云清本是曹大学士的幺子,出生书香世家,从小天资聪颖,备受宠爱,琴棋书画,骑射御术,样样精通。

为人清高低调,礼数周全,京中人人称颂,是为京城三杰之一。

十七进入户部从主事做起,十九成婚。因家底深厚,又有才干,也没受到什么挤压,只得两三年便升任了户部巡官。

三年前兵部与户部发生冲突,曹学士忧陛下之忧,曹云清也略有所知这其中的矛盾。

所以后来陛下想抽派人手到前线军营时,他便毛遂自荐,来到了这积怨最深的杜元帅军中。

曹云清壮志酬酬,一心想解陛下与父亲之忧。

来到之后,才发现自己太天真。

原粮草署的总兵在户部与兵部的战争中,干脆头一缩,成了甩手掌柜,万事不理,帐目一塌糊涂。

元帅说要什么物资,他就给朝廷上报什么物资,元帅说要多少物资,他就写多少物资。

至于朝廷来什么来多少,跟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一边是你自己要的,出了差错怪不到我头上,一边是朝廷不给,我也没办法。

曹云清到来的一个月前,北方因一场寒流气温骤降,御寒棉服棉被准备不足,竟活生生冻死了几个新入伍体质较差的新兵。

杜元帅拿着剑,直接给了那总兵一剑,伤也不准养,便将他赶回了京中,差点要了那总兵的老命。而后这一个月,无人接手这烫手山芋,只一师爷勉强支撑。

粮草署中一干人等,遇到来讨要物资的各将军营长,还可以诉诉苦,若是那千夫长百夫长,直接抱头鼠窜,躲得不见踪影。

曹云清刚到,师爷便将这烂摊子撂手扔给了他。

他询问完相关信息后,深深理解杜元帅给那原总兵一剑,已是法外开恩了!

将士名册不齐全,领取物资记录不全,库房物资存储数据混乱不清,弓箭乱七八糟摆在一推,药品成药药材混在一起,有些都已变色,不病的人吃了都要病……

北方天气寒冷,有些士兵还穿着夹衣抱成一团取暖……

接手第二日,一百夫长过来讨要棉服,粮草署其他人等立马鸟兽散,只留下不知情的曹云清,拱手询问来人有何事?

那百夫长带领的是刚入伍的新兵,五日前已过来讨要过棉服,却总是碰不到人。

前日有一新兵受冻感冒,前来取药,吃了后不但没有痊愈,还上吐下泄,这两日陆续有五六个新兵被传染。

百夫长憋了一肚子的火,见到这粮草署终于有人在,不问三七二十一,握紧拳头就挥了过去。

------题外话------

小剧场:

纪子期(兴奋):作者大大,我来月事了,可以嘿嘿了,我家相公呢?什么时候能出来!

作者大大:请问我能换个女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