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先出去吧,我要一个人静一静。”谦信勉强在家臣的面前保持出平静的样子。
“是,臣下告退。”二人随即离开,他们就在狭小的院子再次清点了一下即将献给朝廷和幕府的礼金。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谦信看着一盆清水数度自言自语道。她心中的愤怒又有几人能够明白?
这句是她年少时被其父长尾为景送入林泉寺中,天室光育大师教他念的《孟子章句》中的一句。当时她只是朗诵默记,并不明白其中的意义,现在懂事了,才能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中的含义。她就不明白了,为何如今的贵族都有像三条西实枝这样愚蠢之人!
“世道已经到了我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了?”谦信在梳洗一番后沉思道。
人们经常认为自己所生存的时代、社会是扭曲的,是不均整、污浊而又不正当的。心想过去应有均衡而又正当的世道。然而,实在是事物皆为个性所致,因此常常扭曲,常常混淆,也时常动摇。完美的世道过去不曾有过,今后也不可能有。因此,知道完美只存在于人的观念之中,是悟的第一境界;即使当下抓到这实在而不失望,反而心情略好地努力做好分内之事者,就能达到悟的第二境界;不谈不完美,也不期待完美,但一切言行举止都自然朝着完美前进者,可以说达到大悟之境了。
不过,在年轻人的身上不能期待这种事情。他们不了解只有不完美才说实在的证明,他们愤恨不该有不完美。而愤怒就是热情,热情就是力量。因为可以借助此力来促进世道变化向上,婴儿值得珍惜,但终究不能否定这力量是出自认识不够而产生的。
而谦信的愤怒就是来自于这种认识不够。他愤恨弱肉强食、正屈于邪、战乱频发的乱世。但是看到刚刚三条西实枝的态度,这就让他知道了根源何在。天子的尊严以及将军的权威受到了忽视,这就是乱世的根源。和平当在秩序之中,而秩序就是尊者受到尊重,卑者遵其卑遇。
其实,这层认识是顺序颠倒的。因为世乱,所以秩序才失,尊卑之别才会乱。但是谦信她却不这么想,只能说她依旧太年轻。
欢迎你!
永禄元年八月二十五日,就在武田军进入飞弹的同时,色部胜长、大川忠秀、竹俁庆纲三人就率家臣郎党离开了他们世代居住的越后扬北之地后,朝定便开始着手准备将黑川清实、筑地资丰二人转封。
由于竹俁家家督竹俁三河守庆纲拥有竹俁城、岩谷城、楠川馆等较为肥沃的土地,故而其领石高达到了两万七千石。鉴于竹俁家在南出羽屡立战功,故而被朝定安排转封至山形城周边的中野馆(一万石)、山家城(一万石)、山野边城(一万石)和长崎城(五千石)四地。竹俁庆纲这下就比旧领多出了八千石领地,而且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监视最上家。
虽然最上义光率最上家降服,不过最上家和伊达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唇亡齿寒。他可不会真心降服于上杉家,村山、最上两郡内不少地头武士都在蠢蠢欲动,就等着最上义光的号令准备发动大规模的一揆。
筑地资丰就和色部胜长等人不同了。他是中条藤资的一门众,也是中条家的分支庶流。鉴于这一点朝定还是要稍微关照下的。筑地资丰在扬北屡次击退佐佐木宗长等叛军的进攻,功劳不小,正好其领只有八千石。朝定便将他转封至村山郡,领有上山城(一万石)、金谷馆(一千石)、小泷城(一千石)三地。这相比他原来的旧领就多出了四千石。这样他还和竹俁庆纲遥相呼应,完全能将山形城对外的通道瞬间封锁。
再来说说南出羽的庄内三郡。
庄内三郡原来的主人大宝寺家被击败后,砂越氏作为大宝寺氏的分支就一直处心积虑的想要成为大宝寺家的一门总领。这样砂越氏就能成为继大宝寺家之后成为庄内地区的大名。
不过,砂越宗恂的这点小九九还是被朝定所得知。砂越宗恂的这个意图却并没有得到原本大宝寺家众人的支持。就连原大宝寺家家宰土佐林禅栋就率先站出来反对,这样一来庄内三郡的不少国人领主就不敢支持砂越宗恂了。加上庄内各地的领主如竹井家、米泽家等更是扬言,一旦砂越宗恂继承了大宝寺家的苗字和一门总领的位置,那么他们将会直接发动一揆和举旗反抗。这对于朝定而言并不算什么大事。他最希望砂越氏能弄点大动静出来。否则他就无法轻易拥有借口出兵平叛和攻灭砂越氏。至于竹井、米泽等小领主既不是大宝寺家的一门众或者分支,又不是大身领主,故而朝定便不打算先对他们下手。
如果将大宝寺氏的分支砂越氏攻灭,那么就对上杉家统治庄内三郡将会更加的安稳。之后朝定还能着手准备减除庄内三郡第二大势力——土佐林家。
然而谦信在上洛之前将春日山城托付给了旗本众、谱代众出身的本庄实乃和直江景纲二人,自己则是带着户仓与八郎、曾根平兵卫等旗本御手廻众数人带着大量的永乐钱和大小金判前去京都。这一行人中只有谦信没有背着满装钱财的渔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