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尚书乃是张九德,曾任职兵部侍郎,绥远巡抚,又在天启六年开始治理黄河,后在天启七年的时候,被任命与工部尚书。
张九德不善结党,故在党争严重的朝廷之中,存在感并不强,而朱由检也只单独召见过他两次,,一次是问黄河治理之事,另一件事情就是工部制造火器之事,而刚刚朱由检说的话,也是与张九德处了解过来,张九德此人在明朝是个较为刚正的官员,身处高位,却没有牵扯到党争之中,也断了进入内阁的路子。
想要进内阁任辅臣,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皇帝亲自任命,另一个便是会推,又称廷推,便是有礼部,九卿,六科一起推行的会推大典,自崇祯年间开始,明朝还未举行廷推,当然这都是朱由检的压制,这一政治举措,本是让文武百官选取贤才治理国家,可到了明末之时,这已然是党争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因为不想引发过度党争的政治事件,朱由检便一直排斥这种廷推。
张九德没有结党,断不会在廷推中进入入阁名单中,故也算是断了入阁的路子。
”启奏皇上,张尚书曾去微臣府中询问过户部拨银一事,也曾询问过崇祯二年,是否会增大户部拨银数量,但微臣却搪塞过去。“这时候郭允厚接话说道,户部每年拿多少银两办事,他最清楚,不是他不想给工部多一些银两,只是因为户部早在天启年间就已经呈现亏空的状态,这几年的国家大政,全都是拆西墙补东墙,一直想着怎么开源节流,又怎么会许诺给张九德增大投入。
张九德拜访郭允厚也是因为朱由检曾与他商谈过火器的事情,他便想着自己曾对皇上说过工部的难处,皇上是不是会与郭允厚交代一句,想着来年多些拨银,这才去询问一二。
”朕体谅郭辅臣的难处,也体谅张尚书的不易,但朝廷之事,不易,难处,全要各位爱卿去克服,新政已然实施,明年赋税会增加一倍,到时候,朝廷做起事情来,也不会像现在这般艰难了,关于火器之事,明日,朕会召见张尚书,到时候,三位辅臣也要来,咱们共同在商议一下,该当增加多少银两。”朱由检说着叹了口气,想那魏忠贤留下的家底也用了大半,自己也要开始俭省了。
“曹文诏,朕刚刚讲话之时,看你,行为举止,想要大笑出声,难不成,你觉得朕的决断有误。”朱由检对着曹文诏开口说道。
曹文诏看到皇帝看了自己一眼,就知道事情不妙,果不其然朱由检还是开口询问道。
曹文诏自知躲不过去,只能出列道:“皇上,微臣想起在辽东的岁月,那建奴何其猖狂,此时败于我大明手上,微臣一时之间,欣喜万分,这才有些荒唐之举。”
曹文诏知道自己面前的皇帝非常精明,若是自己随便找理由,定会被发觉,弄不好还要治罪,只能实话实说。
朱由检点了点头,训斥道:“日后不准如此荒唐,君前失礼,罚你一月俸禄。”
“微臣领旨。”
“曹文诏,朕想问你一件事情,你在辽东之时,可曾与赵率教有过交往。”
“启奏皇上,微臣与赵将军只有数面之缘,但曾听孙承宗大人提起过赵将军,言道赵将军,勇武有谋,当为国之脊柱,社稷重臣。”曹文诏实话实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