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施淮安的城西上书

因为李烁曾在大朝会上提出过这个政治愿景,故有一些崇拜李烁的读书人存在,当然多数,还是厌恶李烁,都说李烁是个卖弄权术的小人,而在这居正社中,虽未谋面,但他的威望却是很高,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都想改变大明朝。

“皇上不知道,我们难道不能让他知道吗?”施淮安严肃的说道,眉宇之间竟有些豪气。

“贤弟此话何意?”一个年近中年的读书人说道。

“明日我们去国子监静坐,后联名上书,痛斥朝政,为张阁老请命。”施淮安早就有了这个打算,一直没有实施的原因是因为时机不对,可现在敏感的他知道时机已经到了,京师上下都在窜动着一种不安的情绪,贫富之间的矛盾被某些不知名的人挑起,而李世超的身份,这施淮安心中早就有了怀疑,不过一直没有点破。

“可我们的上书,如何能到了御前呢?”能够参加居正社的读书人骨子里面流淌的都是些不安于现状的鲜血,对于这件事情他们没有恐惧,有的只是兴奋。

“我有一朋友子在朝中为官,他说能够把我们的上书递交到御前,并且根本不用经过内阁。”施淮安轻声说道,言语之间十分自信。

“大好。”

在茶馆商量好后,这施淮安便让茶馆的跑堂道外面买了一张宣旨,这张宣旨足长两米,磨好墨后,施淮安便动笔开始书写,不一会儿便就写好了一篇大气磅礴的请命书,施淮安在落款的时候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从怀中拿出自己的印章盖在了名字上。

施淮安写好后,在这茶馆中的其他读书人也争先书写自己的名字。

如朋友对我说的,没有脑子了,想出去就出现,回来忙了吧,这两天真的很忙,所以才每天一更,今天晚上两更,希望书友们都够喜欢这本小说,多多支持一把,拜谢

李国普所说的也是实情,现在朝廷关注的事情太多了,眼前就有营军出关要安排,还有与蒙古结盟的后续,这个时候提出为张居正平反,一定会造成波动,甚至影响这两件事情的进展。

朱由检与李国普却不一样,他心中根本就没有这个担忧,摆摆手道:“你说的朕都清楚,不过为张居正平反,此事干系重大,宜早不宜迟。”

听完朱由检的话,李国普有些无奈,脸上抽搐一下,后开口道:“即是明天论政,微臣这便下去准备。”虽然不想那么快来临,但晚来早来都会来,不如趁着皇帝巡视三大营留下的威势,来处理这件事情。

朱由检允了后,便召见了骆养性,安排他明日在太和殿门口多加上百名禁军,并让在民间的锦衣卫做好准备,在明日论政结束后,用一些非常规手段引起朝廷与官府的注意,比如,签万民伞,让读书人千人共同上书,甚至聚众闹事。

骆养性一一领会,并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整个京师的气氛忽然变了,大街小巷上面经常有锦衣卫走动,各官员的府邸门口也有锦衣卫盯梢,不过内阁的保密工作做的极好,李烁的上奏好像都无人得知,官员们没有什么反应。

在京师城西有了茶馆,城西没有城北城东富裕,城北都是高官富绅的聚集处,繁华无比,车水马龙,城东靠近皇城,也标志着这里的繁荣程度,但城西却与这两个地方有天差之别,这边只有普通百姓与落魄的读书人,全是些无权无势,无田无银的人。

就是因为贫穷,这里才成为锦衣卫下手的地方。

这茶馆每日都有许多读书人,来此品茶论道,而这段时间中,茶馆的生意出其的好,许多每日静坐家中读圣贤书的读书人,经常来到这家茶馆,而近些时日,来到这家茶馆的人大多数都是已经引起官府注意的居正社的成员。

就在今日,二楼上坐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读书人,他们大多数都是二十几岁,有些冲劲,又有些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