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烁敢这样大举动手,也有为全国上下做表率的意味。
今日的开封府与往日大不相同,关卡之处兵丁比往日多了两三倍,来往车辆都要经过搜查,而开封城外张贴了官府告示,说皇上为前线将士筹备粮草,近日之内,开封府所有的粮食不能外出,而在告示下面还张贴者内阁关于购粮的章程。
这张告示引来了许多民众观看,这些普通百姓对着告示指指点点,有人说道:“看来我们又要遭难了。”
“对啊,朝廷又要打仗了,苦的都是我们这些普通百姓啊。”一个老者说道。
一个年轻人听到老者的话,指着告示说道:“老人家,这内阁诏令上说的清清楚楚,要买那些大富大贵之家的粮食,跟我们这些普通百姓没有丝毫关系啊。”
老者看了一眼年轻人,叹口气说道:“哎,年轻人,你还是不懂,这朝廷的旨意上面说的好听,可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家,谁肯把粮食卖给朝廷啊,最后这官府想要完成上头的旨意,也只能拿我们这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开刀。”
“可这内阁诏令上明明说,禁止强买强卖,若是官府逼迫,我们便去锦衣卫那里告他们啊,这一告,皇上可知道这件事情了。”
“这锦衣卫下来后,就不会被我们这边的官府给收买吗?”老者说完后,摇了摇头走出人圈。
这也是大明朝现在的症状,民众对官府朝廷已经不在信任,故在李自成闯出陕西后,他从不缺士卒,就是因为受到官府迫害的百姓太多了。
今天很早就下班了,但坐在电脑前,一点灵感全无,苦啊,希望书友们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我的收藏又狂掉了,真想知道原因
。
卢象升在历史中的名声比之洪承畴要好上许多,在原先的历史中,卢象升在陕西河南平乱,大明在那个时候本有希望彻底铲除乱贼,不过辽东却告急,无奈之下,无人可用的崇祯皇帝只能把卢象升从内部战场上调离奔赴辽东,当然这也给了乱贼喘息之机。
巡抚府衙,李烁正坐在正座之上与曹德章谈论事情,谈论的这件事情便是军户私卖田地案。
徐孟朝与戴世辉两人在得到江欢的账本后,便以此为证,一一传唤,涉案人员尽皆关入大牢,在各千户所掀起了一场规模庞大的清算运动。
“虽然江欢的账本供出了众多武官,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还有很多官府不知道的军田贩卖,曹大人,你有何良策,能把被侵占的土地全部收回来呢?”李烁轻声道,实际上关于这件事情李烁心中早就有了章程,此时问问曹德章,也只是看看曹德章有没有与他不同的办法,取其长处。
“军田私卖,当然不止这一处,不过朝廷成立军需司,眼看着来自东面的粮食会进入我陕西长安府内,在此紧要关头,下官觉得应该缓上一缓。”曹德章劝道,军需司的事情在整个大明朝都不是秘密了,而曹德章作为陕西的布政使当然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来自京师的消息。
实际上,早些天李烁与曹德章的想法一样,自己刚来陕西,根基不稳,无可用之人,这个关头逼着富商交田地,交粮食,只怕下面的人也会消极怠工,把自己的命令当成耳旁风,可当李烁得知朱由检成立军需司,往长安运粮的时候,他便下定决心,要在年前定下军田私占案,把富商多年侵占所得粮食全部充为官库。
李烁不是穿越过来的人,当然不清楚,崇祯元年,陕西会因为灾荒而造成民变,他以为皇帝成立军需司目的便是与圣旨所言一般,一心用于军队,他清楚皇帝的难处,在年前完成军田私占案,一方面可以为皇帝分忧解难,另一方面也能证明自己的能力。
故在听完曹德章的话后,李烁摇摇头道:“此时拿下了众多千户百户,借着这场风波,趁热打铁,彻查境内所有的军田私占,而皇上成立军需司便是为前线将士筹粮,我陕西虽不同辽东,但仍与蒙古接壤,若是有朝一日,发生变乱,本官可不想听到军中无粮的消息。故,这次一定要查到底。”
曹德章看着李烁如此坚决,也不好在说什么,沉思一会儿道:“既然抚台大人下了决心,本官这便调出我陕西境内所有的军田亩数与所在地,让下面的府衙彻查有哪些田地在千户所手中,又有哪些在财主手中,列出名单,在让抚台大人观看。”
曹德章所说的是笨法子,也是最容易蒙混过关的法子,谁不知当地官府都会庇护当地的财主,若把调查的权利交给他们,那岂不是又给了他们一个贪赃枉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