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对着朱由检行了一礼,便打开事先准备好的圣旨大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皇宫每年用度,触目惊心,朕每日思量,愿节俭治国,从即日起,大内皇宫每月花费削减六成,宫女太监让其出宫,一切事务由王承恩,王体乾二人安置出宫其太监宫女,并通报各地,责令官员与朕一同共赴国难,禁奢华之物,禁铺张浪费。钦此。”
王承恩把圣旨念完后,所有的大臣都跪下身去,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道旨意没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这确实是好事,皇宫用度从万历之后便就超过了之前,但这都是皇帝的家事,皇帝不提,官员又不知该怎么禀奏,现在皇帝主动提出来,岂不更好。
当然也有些忠直大臣心中十分雀跃,都想到当今皇帝乃是中兴之君。
大朝会结束后,朱由检便回到了养心殿,而王承恩与王体乾也陷入了忙碌中。
朱由检在养心殿中看了些奏章,把目光望向西方,现在军需司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陕西而努力,他知道,有一日那边会出来一个草莽英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也会一一登上历史的舞台,虽然知道这三个人都有一颗反心,但朱由检根本没有想在他们羽翼未丰的情况下,把他们一一找出来杀死。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三人会不会出现都已经变得不再确定,即便凭借历史的惯性,造反的人还是这哥仨,但杀掉他们也于事无补,死了一个李自成,也会出现一个王自成,现在的大明民怨太深,内部爆发一场叛乱,已是无法避免,朱由检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让闯王闯不出陕西。
当然征讨的将领朱由检已经选好了,那便是辽东系满桂,本来曹文诏是个合适人选,不过此时曹文诏被三大营给拖住,不能西进,而辽东常年与后金作战,人才众多,猛将如云,故在调来一个满桂,对辽东局势也没有什么影响。
与满桂合作的人便是在上个时空中鼎鼎大名的卢象升。
不过现在的卢象升可没有那么大的威望震慑三军,朱由检让卢象升与满桂一同领兵在外,只想锻炼一下这位对大明朝至此不渝的忠臣。
卢象升,崇祯二年,为大名知府,后金入关,兵犯京师,他率军入京勤王,立了功劳,后进入大明最核心的统治阶层,为兵部左侍郎,总督陕西,山西军务,崇祯十一年,为兵部尚书,抗清巨鹿,战败身死。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不胜感激
。
听完黄立极说话,朱由检沉思一阵,互换质子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与蒙古达成联盟,现在虽说有些阻碍,但朱由检有了一个不同的想法,自己没有子嗣,即便有子嗣也不能被派往蒙古此等危险的地方,那便从宗室之中选出一人,朱由检有个想法,便是福王世子,上个时空中的南明第一个皇帝朱由崧。
上个时空中,在北京城熊熊火焰之下,这福王世子朱由崧在四镇拥护下,在南京登上帝位,在位时间不过一年,当时虽然北方如风中花絮,摇摆不定,但南方多省仍在大明手中,这朱由崧面对的局势比之宋高宗赵构要好上许多,但登基之后,却沉迷酒色,随波逐流,在扬州失守,兵围南京之时,率领随从私逃出京,后被部下献给清军多泽。
在马士英等人要拥护朱由崧登基的时候,史可法曾写信给马士英对他说,福王不可立说他贪,淫,爱酒,不孝,虐下,无知,专横。
朱由检对朱由崧没有一丝好感,当然其中还掺杂着各人的感情,那便是南明初期的假太子案,上个时空中朱由检读遍史书,也觉得那个到南京说是太子朱慈烺的定是假冒之人,可现在身份变了,此时想着,朱由检觉得被朱由崧下令缉拿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王之明,而是真正的太子朱慈烺,当然这些事情也只是朱由检的推断,可于公于私,朱由检都不希望朱由崧在呆在大明的土地上。
即便日后局势再乱,京师失守,朱由检也不希望这样的角色登上南京帝位。
“众位爱卿,与蒙古联盟抗金,乃是大事,虽不能派遣公主出京,那质子当为何人呢?”坐于龙椅的朱由检沉声说道。
朱由检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
刘权虽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但他既然已经阻止了公主出京这件事情,那他必须提出不同的意见,只能出声道:“何不选一大臣出京。”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这不行,为国之事,怎能让臣子冒险,朕于心不忍,即是为朕分忧,为国家解难,只能从宗室之中选人。”
朱由检也不想在遮遮掩掩,开门见山。
听完朱由检的话,臣子们大多交头接耳,后宗人府宗人令杨秀于出列道:“皇上一心忧国忧民,是为国家社稷之福,皇上虽不忍心让臣子冒险,但宗室皆是皇室宗亲,若是从中选择一人出关为质子,唯恐天下人非议啊。”
听完宗人令的话后,朱由检一拍龙案,大声道:“朕让他们出关,便是为大明尽忠尽孝,为太祖太宗子孙,怎能畏惧不前,连一个蒙古都不敢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