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损国体啊,皇上。”
朱由检的脸色有些不好看,自从登基之后,即便是魏忠贤当政时期,也没有人敢在朝堂上面这么顶撞与他,没想到倒是他自己一手提拔的刘权造成了朝臣对自己的第一次冲撞。
“那你们的意思便是不能与蒙古结盟?”朱由检冷着声音道。
“微臣不敢有此分非议,但派遣公主出关,确实对皇上声望不利,更甚者,祖宗蒙羞啊。”刘权这话一说口,便就后悔了,他怎么能对皇帝说这么狠的话,祖宗蒙羞,那可是骂昏君时候的用词啊。
说完这句话的刘权额头已有冷汗,他可是知道高坐在龙椅之上的皇帝权势有多大。
但朱由检听完刘权的这句话后,反而没有发怒的表现,这是因为朱由检的内心已经安静下来了,他为何动怒,那是因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可若是皇帝只手遮天,虽有无上权势,但对国家却无一点好处。
正如王承恩劝谏的那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满朝上下都没有人敢质疑自己的权威,对与大明朝来说,绝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如此,一个人即便在聪明,百密而有一疏,文官敢质疑皇帝的话,那便是政治的一种进步,自己要打造的是一个强大的大明朝,而不是像上个时空中那般把奴役的种子种进民众心里的满清。
朱由检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思绪,后开口说道:“爱卿敢如此劝谏,朕心甚慰,即是公主出关,有和亲之嫌,那便不要让公主出关了。”
朱由检这话一说,满堂的大臣们都有些惊讶,都觉得按照皇帝的禀性,这出口的御史们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可文武百官再看朱由检,竟然没有一丝生气的表现。
当然朱由检的表现也让刘权愣了一下,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没想到皇帝竟然没有生气,呆愣了一会儿,赶忙恭敬说道:“皇上英明。”
“吾皇英明。”刚刚开口说话的御史在刘权说完后,齐声呼道。
这时候黄立极开口说道:”皇上,那不知这第五条,要如何修改,若我大明朝没有质子,蒙古也绝对不会派遣世子入京。”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推荐,你们的支持推荐就是我的动力
。
朱由检的内心发生了一些变化,八旗如何?李自成又如何?只要大明朝堂一心,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所有的敌人皆是浮云。
实然朱由检十分清楚,大明朝的崩溃来自于内部,想那英宗皇帝时,京营五十万大军出关,全军覆没,明王朝凭着自己的底蕴,短短的半个月内,便在京师周围调动二十二万大军,动员能力何其之强,他坚定的相信只要自己的大政方针没错,那明王朝一定能挺过来自内部的叛乱,国内一旦生平,拖都能拖死后金。
朱由检看了两个时辰的账簿,从始至终,都十分详细,合上账簿后,便在奏章上面御笔写道准字。
这晚朱由检留宿与养心殿,屏退了侍奉的宫女太监,当朝阳升起,钟声响起后,朱由检在京师文武百官的万岁呼声,登上了太和殿龙座。
朱由检俯视着跪在台阶下的文武百官,中气十足的道:“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尽皆站起身来。
“今日大朝会,不知众位爱卿可有要禀奏的事情。”
黄立极出列恭敬的说道:“微臣有本要奏。”
朱由检点了点头轻声道:”黄阁老,快些道来。”
“皇上,使者张煌绩已到蒙古,见到了林丹汗,一同洽谈联盟抗金之事,林丹汗此时虽犹豫不决,但已有意向,微臣想要为皇上禀报与孙承宗大人共同商议的我方底线。”黄立极这话一说,整个太和殿一片哗然,因为内阁的保密政策,故朝中无关的官员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一名御史赶忙出列道:“黄阁老,我大明何时与蒙古洽谈结盟?又何时通报御史台?”
这名御史的言语口气有些不好,黄立极当然不舒服,转过身对着这名御史言道:“与蒙古结盟之事由辽东经略孙承宗孙大人上奏,皇上朱笔御批。保密之事也是圣旨,你还有什么话要讲。”
听到这一切都是皇帝的旨意,纵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御史们也都缩了缩脑袋,这皇帝可不是简单角色,若是一味的谋逆他,不知会有什么结局。
可说话的这名御史却有些下不来台,把矛头又对向了高坐龙椅的朱由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