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奴所言,出自肺腑,不敢妄言。”
朱由检摆摆手道:“王承恩你起来吧,地下凉,不要伤了身体,朕还想让你伺候朕五十年呢。”说完朱由检又笑出声来。
“谢皇上挂怀。”听着朱由检的话,王承恩的心中有些美滋滋的,瞧见没,皇帝多么关心我。
与王承恩闲聊了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小跑过来,看到朱由检在养心殿门外,跪下身去,双手举着一奏章还有一本像账本一样的书籍恭恭敬敬的说道:“皇上,宫门外有人通报,说户部尚书郭尚书递交了折子,想要让皇上御览。”
“看来郭大人所言之事定是大事,不然不会从宫门递交。”王承恩对着朱由检轻声说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朕对郭允厚的交代,想来军需司已经把各地的购粮分配列清楚了,拿过来吧,朕看一看。”
小太监得到朱由检的答复后,站起身把奏章与账簿交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接到东西后,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你到皇后那里去一趟,就说朕今日事务繁忙,不能去坤宁宫了,让她不要等候朕,好好安寝吧。”
“老奴遵旨。”
朱由检对王承恩说完后,便转身回了大殿,坐于龙椅之上,打开了郭允厚的奏章,认真的看了起来。
郭允厚奏章上面说军需司根据各地往年产粮的总数推断出各地的购粮的份额,并根据各地粮价,予以银两,不过粮食被朝廷大肆购买,定会让各地粮价上调,更甚者有些富商坐地起价,为防止这一切的发生,还望内阁在全国上下,颁发诏令,严控粮价,郭允厚又说根据此时的粮价,推断出需要花费白银八十九万两。
看完奏章后,朱由检轻声道:“我大明朝当该兴盛。”实然经过这次郭允厚主持军需司购粮的事情,让朱由检知道一件事情,有许多有能力的人物在历史上面的名声根本就显现不出来,大明亿万人口,只要朱由检肯给机会,定会有那么一两个力挽狂澜的有志之士,对未来,朱由检更有信心,大明朝与汉族迎接的注定是光明。
希望书友们推荐支持,
。
这名乡绅道:“与民争利,这,这不是朝廷所为,定是你胡言乱语。”
吴可信大笑出声道:“本官不想多说什么,只问你卖还是不卖。”
这名乡绅看到横在自己眼前的刀剑,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无奈应道:“卖。”他可不想今日把性命丢在这里,只能想着出了这知府衙门便给巡抚上书,让巡抚来治这吴可信的罪,不过他注定不能顺心。
河南购粮的州府只有两个,一个是洛阳,一个是开封,河南巡抚当然想要这两个地方能够完成朝廷分配的任务,对于风言风语,也只能无视,不然朝廷怪罪,首先便是河南巡抚。
吴可信看着这名乡绅低头,笑嘻嘻的说道:“你们谁还有异议?”
看着出头的人面临如此威胁,谁还敢多说什么?
吴可信看着无人说话,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即无人反对,来人,把文书带上来。”
自有衙役把事先备好的文书带了上来,人手一份的发下去,并备好毛笔。
文书上面说的都是购粮的相关细节,并盖着知府大印,若在这上面把名字写上去,画好押,即便日后想要反悔,也断无可能。
有许多乡绅都在犹豫,吴可信看着无人动笔大声道:“你们不卖吗,实不相瞒,今日便是鸿门宴,若你们不签,决计走不出这知府衙门。”
吴可信敢做出伤害这些乡绅的举动吗?当然不敢,现在所做之事恐吓而已。
可这些乡绅却不敢用自己的性命来冒险,无奈只能提起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手印。
等到事了后,吴可信的心中有些雀跃,送客后,又与六名县丞布置了一下关于全府境内的布置,封锁关卡的命令也在今日晚上到了各个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