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不能越过卫所指挥徐孟朝,这于理不合,我看便让徐孟朝与戴世辉一同前来议事。”
曹德章有些犹豫,脸色变幻不断。
李烁开口询问道:“这有何不可吗?”
曹德章重新站起身,拱拱手道:“下官有一句话不知该讲不该讲。”
“我与曹大人相见恨晚,曹大人但说无妨。”
“这卫所指挥徐孟朝与左布政使宋明义大人关系甚好,两人还是儿女亲家啊。”
“他们两人是儿女亲家,关系甚好对我召他议事有何影响?”李烁当然知道曹德章话外有话,不过他却不想去点破。
“可这宋大人却与那些富商关系极好啊。”
“当真。”李烁凝神说道。
“宋大人在陕西十年之久,一个女儿嫁给了长安府最大的地主江欢,这个江欢在陕西各地都有田地,在宋大人当政的十年之中,田地翻了三番,良田最起码也有二十万顷,你说你让江欢把侵占土地的粮食补齐,这可是要了他江欢的老命,宋大人又怎会同意,咱们前脚议事,后脚消息变到宋大人那里去,对我等大计无有一丝益处。”
“这件事情宋大人迟早知道,但他阻止不住,实不相瞒,曹大人,我对你言明一件事情,不过只能入得你耳,不能让第三人知道。”李烁表情严肃的说道。
曹德章看到李烁表情严肃,不敢大意,看了看大堂内外,空无一人,侧身上前。
“催要粮食是皇上的旨意,你我皆是奉旨行事,若宋大人不明是非,本官便弹劾他,让朝廷御史道监察,若真的没有过错,找个缘由,调走便是,故曹大人不必如此畏惧宋大人。”李烁信心十足的说道。
说着这般自大的话,好似一点都不把宋明义放在眼中,当然,真实的李烁不是这样子的人,实然,他是在演戏,是在宽曹德章的心,让他更加坚决一些,心无畏惧,才敢一往无前。提前恭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问书友,虽然我一直都在读小说,不过却是第一次写,我看了一下,同类型的历史文在我这个字数的时候,那个推荐票已经到了4000多,而且作者也毫无名气,我很困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竟然比我多了十倍,虽说写这本小说只是为了自己的兴趣与寄托,不过成绩这么差,还真的有点受不了,要是哪位书友知道怎么提高推荐,麻烦留言一下,不甚感激。
。
曹德章说的不错,李烁急于下手,便需要一帮人为他摇旗呐喊,不然凭着他一个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第二天,李烁的府邸果然人来人往,各级官吏登门拜访,本地富商也送上厚礼,并都要求见一见新上任的抚台大人,不过却都落空,老管家收下拜帖后对这些送礼拜访的人说:“抚台大人已经去了巡抚衙门,他不在家,礼物我一个下人也不敢乱收,只有收下各位的拜帖,等到抚台大人回来,再一一召见。”
当然,老管家说的都是实话,天一亮,李烁便带着十名锦衣卫随从去了巡抚衙门,观看历年的税收与军饷的发放。
当李烁进入巡抚衙门的时候,衙役对他说,布政使曹德章已经在里面等待多时了。
李烁心里奇怪,快不走进府衙。
在大堂之上看到了曹德章,拱拱手道:“曹大人为何如此之早来到府衙呢?”
“抚台大人刚刚入任,便能这么尽职尽责,下官当然也不敢有所怠慢。”
李烁笑着说道:“曹大人真乃国之贤臣。”
“过奖过奖,下官想着抚台大人刚来陕西,对这里的状况不甚了解,下官在这里也呆上几年,想着,抚台大人定有些事情会询问下官,但又不敢让抚台大人久等,故提早来到这里,等候抚台大人。”与骆养性一般,曹德章把姿态放的也很低,但又与骆养性不同,骆养性是一味的追求权势,而与李烁联盟,也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罢了,可曹德章不仅为保命而来,他心中也对陕西的局势有些担忧,陕西本就多灾多难,若官绅不能一起共赴难关,那陕西不指定会变成什么样子,不过曹德章在最关键的问题上面想错了。
李烁来到陕西,为的就是以大变应大乱,官绅是挡在李烁面前最大的石头,为了功成,只能摧毁所有的阻碍。
“本官刚来陕西,正如曹大人所说,对陕西不甚了解,正需要曹大人详细介绍一番。”李烁说着朝前面走去。
而曹德章也紧跟李烁的步伐道:“抚台大人想问什么事情?下官定会知无不言。”
“九边重镇延绥镇边军可有战力?”李烁开口便问军事。
“不瞒抚台大人,这九边重镇直属兵部管辖,虽在我陕西境内,但卫所指挥时却插不上手,至于边军可有战力,下官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