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台大人说的对,下官便是这长安府人。”
李烁点了点头,他有些发难,因为这朱成不比其他人,他可是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也从未其他地方任过职位,这样子的人,让他去抓富商催要粮食,他可会尽心尽力。
众人一一介绍后,李烁都会说上一句话,礼数做的周全。
接下来介绍的十几名官员中,最让李烁注意的便是卫所指挥使司指挥徐孟朝,指挥同知戴世辉。
李烁端起酒杯站起身来,众多官员不敢托大,赶忙起身。
“皇上信赖,兹任命本官为陕西巡抚,本官诚惶诚恐,但既成事实,本官不能退缩,只能一心一力皇上做事,望陕西境内的众位同僚能够团结一致,把陕西治理好,为皇上朝廷解忧。”说完后,李烁一饮而尽。
所有官员不敢耽搁,端起酒杯也都喝的一干二净。
一杯酒过后,李烁又开口说道:“在坐各位,尽皆是本官的前辈,日后本官做事若有不周到之处,还望各位大人多多提点,万万不能坏了纲纪朝法。”
李烁这句话是官面上面的话,下面的官员谁敢当真,这些人可都是知道李烁是个什么角色,那可是敢与权势滔天的魏忠贤角逐的人物。
“抚台大人言重了,在座各位同僚谁不知道抚台大人乃是皇上最亲近的人,皇上英武少年,抚台大人人中豪杰,君臣一体,定能共创盛世。”曹德章赶忙说道。
实然作为布政使的曹德章说出这样的话于理不合,不过他也是被逼无奈,宋明义乃是清流,黄克陶是郭允厚的门生,而自己却是彻头彻尾的阉党成员,当他听到崔呈秀被抓的时候,心都凉了,幸亏皇帝不在追究,只判了崔呈秀等人的错,正当他有些安心的时候,魏忠贤又死了,心再次被提到嗓子眼上,他可真的害怕远在京师的皇帝搞起一场清算来,而站在自己眼前的李烁成为了他的救命稻草。
此时大明朝堂之上,最有名的人不是内阁首辅黄立极,也不是新任兵部尚书袁崇焕,而是陕西巡抚李烁,原因无他,备受皇帝宠信。
及早投靠李烁,就算日后的大清算来临,若是李烁说一番求情的话,官位性命可保,此等关乎身家性命的大事,曹德章又怎敢不上心,所以在李烁进入长安后,最忙的人便是他这个右布政使。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本小说,多多推荐,多多收藏,也多多提点意见,日后便要赶稿爆发了,陕西篇也要开篇,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我知道有不足之处,但人性使然,我希望书友多多包涵。
。
李烁也明白自己任重而道远,他孤身一人进了陕西,官员对他不熟悉,他对那些官员也不熟悉,可谓是两眼一片黑,只能摸着墙走。
李烁行装还未收拾完整,自有官员上门拜访,此人的官位不低,乃是承宣布政使,名为曹德章。
本来一省的最高长官不是巡抚,乃是承宣布政使,巡抚乃是代替天子巡视,本是临时官职,不过从宣德之后,大多数巡抚便不在回京,代替承宣布政使成为一省的最高长官。
故此时的承宣布政使与巡抚虽称为同僚,但却是属官副手。
李烁刚来陕西,当然不会傻到摆什么官威,把曹德章迎进了大堂。
曹德章拱着手道:“抚台大人刚刚到了长安,本不该打扰,但长安众多官员翘首企盼想要一睹抚台大人的容颜,此时让我过来担当说客,想要抚台大人赴宴。”
李烁轻笑道:“本官一路舟车劳顿,确实有些乏了,不过即是同僚的好意,本官也不好推辞,愿与曹布政使一同赴宴。”
曹德章也笑了笑道:“抚台大人请,下官引路。”
说完后,李烁便跟随着曹德章去了离府邸不远的一处酒楼,名字也颇为雅气,迎朋居。
此时李烁的处境跟在京师的鸿宾楼不同,他对于李国普,袁崇焕来说是晚辈,又是下属,可此时他却变成了主人,这便是他的主场。
进入迎朋居后,长安城内大大小小数百名官员都下楼迎接,李烁只是拱拱手,没有说话,便上了二楼。
在曹德章与一干官员的引领下,李烁坐于主位之上后,众位官员才落座。
李烁开口道:“本官刚入长安,不知各位大人身居何职,可否介绍一下。”
当然让这些人介绍,可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自我介绍,而是让那些高官介绍自己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