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大营2

听完黄立极的话,朱由检突然想通了,国库无力支付饷银由皇家买单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户部不愿意承担这个不光彩的事情也极为正常。

朱由检点了点头,看向魏忠贤道:“魏公公真是国家栋梁之材啊,怪不得皇兄如此信任与你,这份为国分忧的志向,朝堂之上又有几人呢?“

朱由检褒奖了几句,让魏忠贤的心情有些轻松。

”那朕想从内库之中抽出一些银两,不知魏公公可否同意。“

魏忠贤刚想谦虚几句,便听到了朱由检的这句话,赶忙说道:”内库的钱粮本就是皇上的,皇上若用,开口便是,怎能如此折煞老奴。“

”你不想听朕需要多少银两吗?“

魏忠贤抬起头看向朱由检轻声说道:“不知皇上需要多少钱粮?”

朱由检伸出了一根手指,魏忠贤自认为是十万两,刚想说话,却被朱由检嘴中的银两钱数震惊了。

”一百万两。“

殿中的大臣脸色都变了。

黄立极赶忙出列道:”皇上,辽东两年饷银才不过一百八十万两,皇上动用这一百万两用作何处?“

黄立极当然要出口询问,不然万一朱由检把钱要来了,做了些荒唐的事情,那他这个内阁首辅第一个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

许显纯也出列阻止道:“皇上,国库一年税收不过两百多万两,皇上一开口便要一百万两,岂不是为难魏公公吗?”

而崔呈秀因为三大营之事正在生着闷气,也不说话。

“为难魏公公,难不成内库之中没有那么多银两,不然怎么能说为难魏公公呢?”

魏忠贤既然敢说内库之中有一千六百万银两,那内库之中定是有,朱由检当然清楚,说这句话不过是要用激将法而已。

作为内阁首辅的黄立极现在的职责便是周旋于魏忠贤与朱由检之前,缓和两人的关系,保持政局的平静,事实上,他做的很好,在朱由检登基后的时光中,他本能的渐渐疏远魏忠贤而靠近朱由检,这不是说他已经完全忠于了朱由检,这也是他能找到一种平衡的方法。

朱由检是皇帝,但初登帝位,毫无根基,魏忠贤虽然只是个太监,可掌权数年,党羽众多,强弱之分,可见一般,为了平衡,黄立极疏远了魏忠贤,也是想告诉魏忠贤,我站在皇帝那边,你若是想做什么大不逆的事情我绝对不会答应,这不代表着黄立极是个忠臣,相反他很自私。

大明朝从未出现过皇帝被废的事情,若是在自己当内阁首辅的时候,合法皇帝被内侍所废,那史书上面又该如何写自己,文人特别看重自己的名声,故黄立极不想摊上这个千古罪人的骂名,黄立极便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住朱由检。

朱由检听完黄立极的话后,暗自点头,看向魏忠贤道:“魏公公,你说此事该如何处理。”

“皇上,兵家乃生死存亡之道,朝廷若想思变,必须谨慎行事,老奴认为崔呈秀乃是兵部尚书,整治三大营,他为首要人选,算是将功补过。”三大营的那些事情魏忠贤比谁都清楚,可伸手的人都是靖难之役的功臣之后,自己也不好下手,既然朱由检提出来,便要顺着皇上的旨意,整治一番。

“崔呈秀主管,朕不放心,黄立极,你来推荐一人。”朱由检没有同意魏忠贤的人选反而去问黄立极,目的很不单纯,说简单点,就是小孩子把戏,挑拨魏忠贤与黄立极之间的关系,不过往往最简单的把戏却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知皇上可曾听过一个人的名字?”

“何人?”朱由检有些奇怪,自己让黄立极举荐人选,他却问自己这个问题,难不成大明朝还有卧龙凤雏一般的俊才不成。

“洪承畴。”黄立极轻声说道。

听到洪承畴的名字,朱由检的心中有些乱,他当然知道洪承畴此人有些才华,颇有识人之明,治军也颇为严格,最重要的是没有听说过他与魏忠贤有什么联系,可总是过不去心中的那个坎,这个坎便是上个时空中,满清把李自成从北京赶走后能迅速占领南京,平定南方,有两个人的功劳最大,一人是吴三桂,另一人便是这个洪承畴,自己现在要重用洪承畴,让他早日登上历史舞台,那日后他会不会投降呢?

就算历史改变了,可是洪承畴与力战而死的卢象升,孙传庭,都不同,他投降了。

虽然心中对洪承畴有些看法,可黄立极举荐此人也算是为朝廷考虑。

洪承畴曾任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6年,天启七年,调任陕西生人陕西督道参议。

“洪承畴可在朝中为官,身居何职?”即便知道此时的洪承畴还在陕西,但朱由检还是要在问一句,以免让众人觉得自己早就与黄立极合谋。

“洪承畴为陕西道参议。精通军事,早年任浙江提学佥事之时,便会朝廷选拔过许多青年才俊。臣为皇上举荐的便是此人。”

朱由检想了一下,还是放心不下,道:“洪承畴只是文官,就算精通军事,对三大营整治也不好下手,朕在提拔一人做洪承畴的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