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书生误国

但是这个不错的想法,却被端木方给破坏了。当时他就说:“我军本来人少,万一半渡而击不成,还损兵折将,岂不是让守城的士卒更少?”

而南宫弼却愤恨的对端木方吼道:“迂腐的儒生,只有宋人才能做出如此蠢事。”

这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典故,宋襄公泓水之战时,指挥大军来到泓水发现楚国军队正在渡河,他断然拒绝了太宰子鱼的建议,乘着楚军渡河的时候偷袭楚军。固执的宋襄公认为,这半渡而击非君子所为,会让自己披上不仁不义的骂名,从而影响到自己乃至宋国的气运,坚持让楚国军队渡河之后交战。宋襄公当时非常自信的哔哔了两句:“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

“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

反正宋国是占了天大的道理,正气凛然,邪不压正,以堂堂正正之师,攻击奸邪之君,宋国,必胜!

按理说,宋襄公表现出了一个国君强大的自信和信用,遵守着贵族最为珍贵的美德,这位恪守着中古贵族最高礼仪的君主的身上,处处散发王者之气。是代表正义惩罚邪恶反派的主角。没想到这货是青铜,等到楚国军队渡河之后,宋军不堪一击,然后在乱军之中逃了。

于是乎,这位宋国的国君成为诸侯的笑柄。

南宫弼虽然学问不怎么样,但是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军队作战的故事。每每听到宋襄公的倒霉样,笑的那个叫猥琐、高兴、幸灾乐祸。可是当故事的拒绝轮到自己的时候,就再也开心不起来了。他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遇到这等离奇的事。

尤其是公子岐越来越昏聩了,竟然被端木方这个酸儒给蛊惑住了,睡的话都不听。

气得他只能躲在一旁暗暗生气,这时候高亢走过来,对公子岐的驭手吩咐道:“准备安车,公子仪仗!”

“诺!”

驭手等人忙碌起来,而南宫弼却抱着剑,靠在车旁瞪着眼珠子生闷气。

“南宫兄,端木先生虽然年纪不大,是子贡的嫡孙,学识惊人,如今我们又是同舟共济的命运,需要互相体谅对方。在说了,端木先生说的很多地方都很有道理。”

高亢比南宫弼的性格好一些,作为侍卫头子,要论武力,恐怕南宫弼也是他的对手,唯独出身很低,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学习兵法的机会。南宫弼在这方面比他幸运的多,有机会学习兵法,一度是他羡慕的对象。他继续说到:“再说了,端木方还是边将主推荐的人才,难道边将主也会看走眼不成?”

南宫弼是谁也不服的性格,但是只要他发现自己不如人,自然言听计从。而边子白一开始在他的印象之中也很糟糕,似乎只会溜须拍马而已。可是帝丘练兵,才短短一个月,上军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让人惊叹的出现在卫国君臣面前,对边子白所有的质疑之声都消声灭迹了。南宫弼也知道自己的斤两,似乎和边子白相比,连给人提鞋都不配。

可是,端木方,他不能忍。

这货是个儒生啊!

儒生指挥打仗,这不是瞎扯淡吗?

南宫弼嚷嚷道:“将主的才能如同烁日,而我等米粒之光自然无法相比。可是端木方何德何能,平日里说些道德文章也就罢了,如今还敢言兵,岂不是误人误国?”

高亢却沉声道:“你可知当日端木先生阻止你带兵攻击赵国渡河大军,让你捡回了一条命?”

“此话怎讲?”南宫弼不服道。

高亢道:“事后密探送来的情报,赵国的骑兵早就过河了,足足有六七千骑,只要赵军在河滩将你死死的拖住,骑兵赶来,岂不是全军覆没的下场?”

“有这等事为何不告诉我?”

南宫弼心头暗自惊叹:运气。要不是端木方阻止,说不定他就已经陷入赵军围困之中,如今要么葬身鱼腹,要么就是战死沙场。至于被俘虏,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不会想,以后也不会想。心思有点松动的南宫弼,有点抹不下面子道:“我可是看在公子的面上,可不是给他面子。”

“也行。反正你快上斧车开道,公子马上要出来了。”高亢笑道。

斧车是大贵族展现威仪的仪仗车,以车厢两旁插着斧钺为标志,彰显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