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在卫国境内第一次分岔,一条流经齐国,一条流经赵国之后,进入燕国。齐、魏、燕攻击卫国最为容易,因为粮草物质皆可以水运抵达。
周围有楚、郑、赵、韩四个强国环视,卫公就算是喝多了猫尿,胸口生出了那么一丝丝的雄心壮志,随便来个人都能一泡尿给他滋灭了。这日子,过起来艰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和卫国处境差不多的郑国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局势。就国土和人口来说,郑国的国力和卫国在同一档次,可郑国的军力在春秋战国,一直能够排名前五,郑国才是真正的豪强。
面对暴走的郑国。晋国惹不起,楚国也惹不起,发狠的时候,春秋时期周王都让郑国揍过。而这里的关键就是,郑国的军队是武士为基础组成的,十万郑军,十万武士,全民皆兵,举国上下都是好战分子,堪称春秋平头哥,谁惹谁倒霉。
就民风彪悍来说,郑国一点都不比秦国弱。但秦国虽然国土比郑国大,但是秦国穷啊!穷到连衣服都快穿不起了。可郑国不一样,国内商业手工业极度发达,加上粮食产量很大,国人富足。有钱,就有好装备,同时人有狠,军队强大也不是没有道理。韩郑之战,前几年的时候,郑国军队在内战之中,还将韩国的军队打回了韩国国都。韩侯一度灰头土脸,都不敢说自己是豪强。
很久以来,一直有一个传说,打败郑国的,只能是郑人自己。一个中等诸侯,能够在国土大部分是平原的战场上,顶住七国联军的存在,其中还包括晋和齐,两个超级大国,彪悍到让所有诸侯恐惧。
要不是内部分裂,过多内耗之下,郑国的国力迅速消耗。就算是如今攻郑占尽优势的韩国,还几年前还是三战三败的局面,根本就奈何不了郑国。要是郑国上下一心,只要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吞并韩国也不是问题。
卫人……?
真比不了。
公孙鞅也是略带失望,在他看来太子太懦弱了一些,恐怕真不是一个好选择。偷偷的在边子白身边问道:“这就定下了?”
“你以为呢?”
公孙鞅没有说话,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是公族,但同时是卫国的官员,对于立储之事,也只能干瞪眼罢了。
大殿内,到处都是嗡嗡的声音。姬颓暗暗叹气,他也知道太子性格太弱势了一点。可是如果真的废长立幼,到时候卫国内乱了呢?如今卫国不是面对的晋国,而是韩、魏、赵三国,加上楚国和齐国,都有可能灭了卫国。一个强势的国君,对卫国来说并不是好事。因为任何一个可能是卫国的潜在敌人,卫国都打不过。
既然如此,卫国只能抱紧大腿,求魏国了。
而公子岐,是坚决反对卫国无条件支援魏国的人之一,在很久之前,姬颓心中就有所决断了,之所以拖到现在,主要是做国君的永远不希望在自己薨毙之前就将手中的权力交出去,就算太子训是他的亲儿子,也是如此。
其实,丁祇的内心也是失望的,他最希望卫公姬颓能够再等一等,压住太子训崛起的时间。
可惜,卫公并不听他的,让他憋屈无比的是,他连提出自己的愿望都不敢。
好在卫公还念一点旧情。今日大朝会,丁祇宣读卫公的旨意,也多少表明了一个立场,他还是受到国君信任的宦官。丁祇等候了一会儿,大殿内百官都是窃窃私语,他就是嗓音穿透力有优势,恐怕也无法抵得了上百人的口舌。
“大司徒子南靳,奉命接待鲁国使团。”
“臣,领命!”
“大宗伯南丰,奉命接待宋国使团。”
“臣,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