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孔子相信神灵无时无刻存在,所以对鬼神要三箴其口,以示其尊重。
这也是为什么《易》兴盛的原因,在华夏,《易经》的传播已经几千年,可是甭管蒸汽时代,工业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易经》依然兴盛。
因为,这个世界总有一些问题是用现有的知识解释不通的时候。
人需要寻找慰藉,而这个慰藉很契合玄之又玄的《易经》。
这时代,要比后世更加严重。人们习惯将所有无法解释的东西都归功于神灵的力量,相面不过是其中的小道。而且祭品是超乎想象的丰厚,有时候甚至是活人,比如说:河神娶妻。就是为了平息河神的怒火,乞求风调雨顺的做法。当然,任何有神棍加入的活动,最终目的都会被歪曲,也就是欺骗以下无知百姓。
闲扯之中,老邢就说到了自己的生财之道,他年轻的时候在道路上捡到了一个包袱,然后稀里糊涂就被抓了问官。根本就没等他解释,脸上就被刺下了墨刑。然后就进入宫中担任看门人。看门人虽说不如修城墙,开矿之类的幸苦,但一年四季都需要警惕。
守夜,看门,更像是一份工作,而非刑罚。习惯了之后,老邢甚至觉得除了睡不安稳之外,也没什么。唯一难受的就是,冬日里因为需要经常伺候进出宫门的贵人,他只能谁在门洞里。
等到服刑结束之后,他想着离开宫廷开始新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周围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劲。年复一年,身上就落下了病根。老寒腿之类肯定不会少。
但这个时代的人的生命力,如同是戈壁上荆棘草,顽强的让人惊叹。
在富庶的卫国,能够活到60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多见。尤其是在贫穷的国人之中。但只要跨过了60这道年龄的坎,就算是年纪再大,身体好到让人无语,简直和小伙子没有什么区别。老邢就是在等这道坎的到来,似乎真过了耳顺之年,他就能浴火重生似的。
实际上,老邢已经回不去了。卫人对于罪犯的容忍度几乎为零,从国君到百姓都是如此。
更何况老邢的年纪,他就算是有家人,也都恐怕不在了。回家养老基本就是奢望,唯独在这冷清的宫掖中,苟延残喘,度过残生。
就算是后世,‘劳改犯’三个字,还是会吓坏不少人。更何况在卫国,道德立国的国都。种地没有人招揽他当农夫,想要做生意没本钱,也做不来。他原本有一个做鞋的手艺,却因为脸上的墨刑,做好的鞋子根本就没人买。
当年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老邢遇到了好事,有人请他代替墨刑,服刑。
而且给了三年的钱粮,另外补了一笔钱。老邢觉得这买卖可以做,于是就再一次入宫,继续他的守门人事业。后来,他名气大了一点,一直有人请他服刑换取钱粮。久而久之,他就成为帝丘城内守门人之中最大的顶包人。
“老邢,你在宫中四十年,难道就没想过出去生活吗?毕竟在宫里不能一辈子,老了,老了,终究要入土为安的,难道你的家族没有打算接你回去?”边子白好奇道。
老邢目光呆滞了起来,眺望远处的宫墙,说不出的落寞和惆怅,良久,长叹道:“回不去了,老头子已经不知道回去的路了。”
说完,仿佛全身的精神气都被抽离了身体,整个人都佝偻了起来。
边子白正打算劝几句的时候,却发现南卓从外进入内史官舍,跨入门槛的那一刻,还鄙夷的看了一眼边子白。
在卫国,没有哪个官吏会像边子白这样,坐在官舍门口,和一个守门人聊得火热。这家伙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当官的料,可让南卓恼火的是,边子白这混蛋竟然是他上司。
没有官家气度也就罢了,甚至连贵族气度也严重不足。
南卓极度郁闷,边子白是怎么混入了卫国的官场,并得到国君的赏识,平步青云,官职却位列他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