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星在绿皮火车上坐了整整一夜,才到达了上海市。
尽管疲累和困意让她脑袋发懵,但是出站了看到上海的时候,她还是吓了一大跳。
与想象中的萧条破败不同,上海的整个面貌都展现着蓬勃生机,一出站就能看到不少高楼建筑,大街上熙熙攘攘的到处都是人,男人们几乎清一色的夹克内搭白色衬衫,女人们都是棉毛衫加外套,虽然他们这是典型的七十年代的穿着,但是比起那些在河湾庄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已经不知道洋气到哪儿去了。
路上不停地有公交车、汽车、出租车经过,喇叭声此起彼伏。自行车也是一辆接着一辆,他们有的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提着袋子;有的骑得飞快,一路打着车铃儿穿行而过……
不知道是不是靠近火车站,不时的有人和行人招呼:“旁友,票子要伐?”他们说话、谈天、叫卖都用着上海话,还好江南省内方言和上海同属于一个的方言体系,林星星都能听懂。
她拿着陆启清家的地址,一路询问该怎么走,坐几路公交车,到哪一站下,耗费了很久才背着包站在了她家的楼下。
林星星早听闻过思南路的大名,这条路上住过很多知名的政界、商界、文化界名流,比如京剧大师梅兰芳寓所,比如孙中山故居,比如周公馆等等。
与刚刚路过的吵闹纷杂的旧弄堂不同,这里高档而静谧,道路两旁一路种满了梧桐树,因为是深秋,叶子都变黄了,不时有几片从树上掉下来,转个圈儿落在地上。树后面是一排一排的独栋老洋房、新式里弄等各样的高档住宅,21世纪的林星星也曾到此游玩过,但是从不想象,这里也是可以住人的么?
陆启清家就是这些高档住宅之一,一栋三层的花园独栋洋房。林星星核对了好几次门牌号,确定没错了,才上前敲了敲门。她家的门是漆了黑色的铁门,透过栅栏能看到里面有个花园,洋房的二楼伸出来一个阳台,也摆满了花花草草。
她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来开门的是个一个妇女,看上去四十多岁,手上沾了点面粉,她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透过门栏打量着林星星,问:“你找谁呀?”
林星星对她笑了一下,说道:“阿姨你好,我找一下陆启清。”
这阿姨见她穿着朴素,又灰头土脸的,便问道:“你找她有啥事体啊?”
林星星答道:“我是她当知青时候的朋友,我叫林星星,你和她说下她就知道了。”
阿姨见她虽然是从乡下来的,但是神色一点也不怯生,也知道陆启清当过知青,应该不是什么扯谎的,便说:“你等下哦。”
她转身进屋里去了,林星星只听她喊:“清清啊,有个小姑娘说她叫林星星,来找你了!”
没过一会儿,就看到陆启清从二楼的阳台上探了个脑袋出来,她一看到林星星,乐不可支,大喊道:“星星!你来啦!你等下哦,我下来了!”说完就像一阵风似的从楼上飞奔而下。
林星星看到陆启清也激动不已,看她回上海了这也没多久,但是整个人都养的容光焕发,肤色也白嫩了许多,脱去了农村干活那一套服装,穿着衬衫加背带裙,头发剪到了齐耳后的位置,整个人看上去像个有钱的富家小姐。
她也大喊:“陆启清!”
两个姑娘久别不见,抱在一块好一会儿,撒手了陆启清还拉着林星星转了好几个圈才罢休。
阿姨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嗤笑:“好来好来,有这么开心的嘛?”
陆启清给林星星介绍了这位阿姨,原来她是在他们家负责做饭打扫的阿姨,姓赵,他们就喊她赵阿姨。
陆启清帮着接过林星星的行李包,一边领着她进屋,一边问赵阿姨:“赵阿姨,蛋糕大概什么时候能烤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