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第五十八章(二更)

温欣看着小黑子,忍不住赞许的摸摸他的头,揉乱他的头发,“你还真聪明啊。”

小黑子显然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称赞,红着脸跑开了,说是再去拉人。

有了小黑子这个神助攻,温欣的生意渐渐好起来,小黑子卖完了鸡蛋就就一直帮温欣拉客,等他纸包里的试吃品都吃完了以后,温欣大篮子里的红枣糕也卖的差不多了,温欣算了算今天卖的钱,一共赚了两块六毛三分钱,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票据,五十斤的红枣钱出来了。

温欣拍拍屁股上的土站起来,“行啦,卖完啦,咱们走吧。”

小黑子探头看到了温欣篮子里的枣糕,“那不是还有吗?”

“不给你娘和你妹吃啦?”温欣笑道。

小黑子尴尬的挠挠头,“那个,她们不吃……不吃也行。”

温欣眯着眼看着他,“那哪行?小黑子,卖钱不卖钱的那都是小事,好东西得留给家里人吃。”。

“小黑子,给我两块枣糕。”温欣正和小黑子数钱傻乐,听到一个好听的女声。

一个梳着辫子包着头巾的女人站在她们前面,温欣好心情的笑笑,“刚刚卖完。”

这女人刚刚就站在离温欣十来米远的地方,也是来卖东西的,她抬头看着温欣篮子里剩下的几块,“那不是还有吗?”

温欣笑笑,“哦,这个是自己吃的,不卖。”

那女人从自己包里掏出一把挂面,“我从别人那换了点挂面,拿这个跟你换。”

那挂面又细又白,跟温欣以前生活的时代见到的超市里卖的挂面一样一样的,只不过没有包装。

温欣有些震惊的瞧着眼前这个女人,这人……这人也是穿越来的!

温欣还没从震惊中回过味儿来,小黑子在旁边拉拉温欣的袖子,“姐,换吧,这面金贵,红枣糕我们不吃了。”

说完也不等温欣答话,利落的自己拿纸包枣糕,

那女人温柔的说,“两块就行。”

小黑子包了枣糕递给对面的女人,“月如嫂子,给你。”

名叫月如的女人笑着接过小黑子递过来的纸包,把挂面递给小黑子,冲着愣怔住的温欣微笑的点了一下头,转身走了。

温欣傻了,半天才反应过味儿来,这人就是原书女主,刘月如!她带着空间来的,里面藏了不知道多少好东西!这才是金大腿啊!

“小黑子,你认识她?”

小黑子把挂面放在篮子里,“嗯,她是我们村赵大哥的媳妇,就是我胜军哥的嫂子。”

温欣确认了身份,是金大腿没错了,书中她经常到这黑市来换东西,看来以后说什么也要抱紧这只金大腿。

温欣正在沉思,突然被人撞了一下,一个黑色的身影从她身边一闪而过,唰的一下,温欣低头一看,手上的钱和票据全部都不见了。

“姐!”小黑子在旁边尖叫一声,然后就提着篮子迈着步子飞出去追人了。

温欣看着那个黑影儿,气的呼了一口气,大白天的抢东西抢到我这儿来了!小子,今天算你倒霉。

“抢东西啦,有人抢钱啦!”小黑子很机灵,一边追赶一边喊,但是那抢钱的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个子有一米七多,小黑子的小短腿儿哪能赶得上,眼看就追不上了,急的大喊。

正着急呢,身边一阵疾风呼啸而过,他的温欣姐嗖的的窜了上去。

此为防盗章,百分之六十,24小时,请支持正版

到了镇上,知青们就像是进城的土匪,浩浩荡荡的先冲到了国营饭店,饭店里的东西种类不多,但这是几人下乡之后吃的第一顿像样的饭菜,有了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开心了不少,就连一直嫌东嫌西的刘悠悠都露出了些许笑容。

国营饭店的东西味道一般,但是都是细粮,大家秋风扫落叶似得吃完了饭,才去买东西。

阳山镇上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供销社所在的那条小街,因为周围几个生产大队的村民们买东西都要来这,所以也算热闹。七十年代的物质虽然不像六十年代那么紧张,但是也并不丰富,能选的余地很少,干部子女刘悠悠自然又发表了一翻上海多么好阳山多么小的言论。

温欣挑挑拣拣的买了各种生活用品,好在还有些家底,各种票据也都齐全。

为了解决以后的伙食问题,温欣买了一些做饭的工具和食材,白面大米,以及各种油盐酱醋,红糖,白糖等调料。

刘悠悠则包圆了供销社的所有方便食品,桃酥、蛋糕、饼干之类的点心。

点心在七十年代算是奢侈品,平时小孩子们吃一顿白面馍蘸白糖都是了不得的甜食了,要开心好几天,更别提这种供销社里提供的糕点了。温欣看过了,在供销社割一斤猪肉要八毛二,而买一斤江米条就要七毛五。

在饥饿的年代,甜食和肉类有一样的诱惑力。

温欣看刘悠悠一买就是十包桃酥,一副要以点心为饭的架势,觉得这样吃对身体不好,忍不住的开口劝,没想到却遭到了对方的白眼和酸了吧唧的回复,温欣摸了摸鼻子,不再说话。

在供销社盘桓了一下午,尽管大家想花钱,但种类太少,几人把能买的买了一个遍,才堪堪收手。

因为这次正好有毛驴车来,温欣把大件的都买了,一共花了四十多块钱,等到回去的时候,毛驴车上的东西摆着的就数温欣的多。

回到阳石子,温欣着手改变简陋的知青宿舍。她在镇上买了一沓报纸,这房子是土坯房,墙壁裸露在外,甚至墙边有掉下来的土渣茅草。温欣生了火,熬了点浆糊,把靠床的两面墙壁上贴上了报纸,看起来干净一些。之后在床铺上铺上了她在镇上扯的一块粉白色的碎花布料,这时候很多人还穿补丁衣服呢,像温欣这样大方的把新扯的布料用作床单的也算奢侈,但碎花的床单为整间房子增色不少。

收拾完了整个屋子,温欣还十分有兴致的在村头折了一把野花,放在宿舍里唯一一张桌子上,整个屋子顿时亮堂起来。隔壁的两个女知青来串门,看到温欣布置的房子啧啧称赞。

跟温欣这样积极的改变环境适应生活不同,刘悠悠显然很难适应环境,这一天温欣就听到她在耳边抱怨了。温欣曾经得过绝症,因此对待生活有种豁然的态度。刘悠悠这样不停的发牢骚,温欣安慰了两句便不再与她纠。

搞定住所,温欣开始在厨房下功夫,虽然厨房的东西不是少这个就是少那个,有的东西也大多都不顺手,但是忙活了一上午,她还是蒸出了两笼屉的猪肉白菜包子,香味飘出去半里地。刚蒸出来的包子又软又香,温欣刚来不好吃独食,给一起住的几个女知青一人送了一个。

林静接了包子要塞粮票给她,温欣拒绝,但林静小声的拉着她嘱咐,“以后别这么大方,你知道你在阳石子一天赚多少钱吗?三毛钱,你算算你光昨天就花了多少钱,这一个白面肉包子多少钱?这还不算那肉票粮票呢。”

“这么少?”虽然温欣知道这七十年代物价不同,可也着实被这三毛钱惊了一下,要知道昨天她割了一斤猪肉就用了八毛二。

“这是农村,都是直接发粮食的,知青的粮食是直接划到食堂里的,所以钱给的少,不如城里工人吃供应粮的,你又是普通家庭出身,你还是别学那刘悠悠,这么大手大脚的,要为长远计划计划,咱们的户口现在都落在阳石子了,回城还不知道哪年哪月呢。”林静好心的提醒。

温欣感激的冲林静道谢,接过了那一毛钱和□□票,这是镇上国营饭店肉包子的价格。

休息了一天,阳石子春耕就要开始了。

这天温欣早早起来准备去厨房生个火热一下昨天的包子吃。可是进了厨房揭开锅盖却意外傻眼了,两个包子不见了!就剩几个白面馒头挨在一起。

温欣皱起眉头,这厨房就在她们的小院儿,一共就四个人,昨天温欣也是一人给了一个包子的,这就算饿了想再吃是不是也得跟她说一声啊,温欣不太高兴,觉得有人不地道。用饭盒装了两个白面馒头,出了厨房。

“那厕所怎么上啊,好恶心啊”刘悠悠捏着鼻子抱怨从大门上回来,另外两个人也收拾好从房里出来了。

温欣看着几人,想说两句到底还是忍住了,算了,刚来人际关系还是要维持好。

在食堂喝了点瞪眼稀饭,温欣拿出饭盒里的馒头吃了半个,林静他们则吃着食堂配发的窝头,刘悠悠嫌弃的挑了两筷子,发表了一番难吃的牢骚之后,掏出一块桃酥。

吃完了饭,知青们一起去了队上等着开春耕动员大会。

穿书也好几天了,基本都在路上度过,吃的都是随身带的方便食品,偶尔能在火车站台上买个饼子已然是难得了,毕竟是第一顿热乎的饭,她大胆的咬了一口手里的黑窝头。

温欣是九十年代生人,对于七十年代的事情知之甚少,看小说上写着粗粮喇嗓子,可直到现在,她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做喇嗓子。

一种干噎粗粝的感觉滑过嗓子,顺着喉咙一直往下走,温欣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喉咙会有触觉,但是现在她能清晰的分辨出这一口杂粮到达了她身体的哪个位置,所过之处留下粘粘稠稠的触感,仿佛吞咽不尽似的,这口粗粮顺着喉管进入了胃里,整个喉咙还残留着刚刚那粗粮滑过喉管的粗粝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