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与他擦身而过,这一对年龄极为相近的师生二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杨万里的眼眸里闪过一丝不甘,一丝悲愤。
范闲感到有些冷,他知道杨万里在悲愤什么,一个一心只想做些事情的官员,却因为朝廷里,皇宫里的这些破事儿,却要承受根本就没有的冤屈,丢官不说,受刑不说,关键是名声被污,身为士子,谁能承担?
便在范闲准备离开的时候,门下中书大学士贺宗纬在几名官员的陪伴下,缓缓从大理寺衙门里走了出来。贺宗纬看着范闲,沉默片刻后说道:“范公子好雅致。”
范闲根本看都懒得看此人一眼,这个态度却是把贺宗纬身边的几位官员弄的有些愤怒,眼下京都的局势早已不是当年,贺宗纬正是当红,范闲却早已是一介白身,当着官员问话却不答,不合规矩。
贺宗纬却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反应,问道:“本官很好奇,你先前究竟和那位大人说了些什么,大理寺正卿会忽然改了主意。”
这真的是贺大学士非常好奇的一点,他常入宫中,当然知道陛下和这位小范大人之间再也难以弥补双方间的裂痕,所以如今他看着范闲,并不像当年那般忌惮。今日奉旨前来听审,他在暗中做了手脚,务必要让杨万里这个范门四子之一再无翻身的余地,但没有料到本来一切如意,最后却忽然变了模样。
明明眼睛这个年轻人已经不复圣眷,而且全无官职在身,为什么大理寺里的官员们竟是被他一句话就骇了回来?贺宗纬苦思不得其解,不知道范闲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竟让这些官员连陛下的暗示都不听了。
范闲回过头来,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我对那位大人说,不要逼我发飙。”
……
……
“你想逼我发爽吗?”范闲眯着眼睛看着贺宗纬那张微黑的脸,忽然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我也很想知道,当街痛捧朝廷命官,你又能拿我怎么样?”
此言一出,贺宗纬身边的那几位官员终于想清楚了范闲的厉害并不仅仅在于官职和权力,唬的往后躲了一步,但贺宗纬却依然平静地站在范闲的身前,叹了口气,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不免生出了些许遗憾,在官位和权力方面,自己或许能够压住对方,然而在毒辣不讲理的杀伐面前,自己却永远不可能像这个人一般如此狂妄。
“苏州知州成佳林被参狎妓侵陵,被索回京自辩,大概再过些日子,又会来大理寺。”贺宗纬温和说道:“看来您这位京都的富贵闲人也不可能真的闲下来。”
范闲眼帘微垂,随意说道:“你是陛下的一条狗,所以要忙着到处奔忙,我可不会。”
打人不打脸,偏生早在多年之前,范闲就曾经打过贺宗纬的脸,今天在衙门口,在大街上冷言骂贺宗纬为狗,等若又打了一次对方的脸。如今的贺宗纬毕竟不是当初的小御史,身为朝中第一等大臣,自有自己的颜面体面要顾忌,更何况此时还有这么多人在看着,他微黑的面色渐渐变了,冷声说道:“身为人臣,自然是陛下的一只狗,在本官看来,您也是陛下的一只狗,难道不是?”
贺大学士自以为这句话应对得体,既存了自己的体面,又将这句话挡了回去,还让范闲不好应对,却哪里想到范闲听着这句话却笑了起来。
“如果我是狗的话,陛下又是什么?”范闲嘲讽看着他,冷笑说道,转身上了马车。
贺宗纬面色一凝,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就像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范闲今天可以影响大理寺一样,因为对方再如何被贬,可对方……依旧是陛下的骨肉,仅此一点,这天下万民也无法去比。贺宗纬的心里生起一股强烈的黯然,觉得人生总是这般的不公平。
————————————————————
京都里,范闲不能闲,十分困难地迎接陛下打来的组合拳时,只顾得住抵挡,却根本没有反击的任何能力与方法。他与皇帝老子之间真正的战场上,却在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大戏,这些大戏没有观众,不录入史册,却真实地上演着,因为在这些地方,范闲才能足够的实力,对皇帝老子布下的棋子进行最坚决的反击。
西凉路定州城内,不知道李弘成和前来接职的宫典之前正在进行着怎样的纠缠。而在南庆通往东夷城的道路上,两方的军队正在对峙着,没有任何人肯稍让一步。燕京大营冬练的三千官兵被生生阻挡在了国境线上,一步不敢入,这个局势已经僵持了三天。
“陛下有旨,让我们入东夷城辅助大殿下平乱,结果大殿下直接一道军令挡了回来,说有他的一万精兵就够了。”燕京大营主帅王志昆望着帐营里的亲信们冷笑道:“既然那一万精兵在小梁国平乱,谁能阻止咱们的兵直入东夷?”
说到这句话时,王志昆的怒火终于爆发了出来,这本来是朝廷方面向东夷城方向的一次试探,本来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如果大皇子不挥兵来阻,这三千精兵为先锋,燕京大营一共准备了两万人,准备沿路而进,谁知道,这三千精兵竟被挡在了国境线上,一步不能入。
他指着下方的将领们痛斥道:“一千!一千个人就把你们的胆子吓破了?对方也是我大庆的军士,难道他们还真的敢向朝廷派来的军队动手?”
“那可是黑骑。”一个将领颤着声音说道:“陈萍萍死了,小范大人被软禁在京都,谁知道这些杀人不眨眼的黑骑……会不会真的拔出剑来。”
王志昆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一丝,却没有再怒骂什么。关于这一次暗中的军事行动,名义上是接受的枢密院冬练指领,实际上却是他接受了宫里传来的陛下密旨。
正如先前所言,这是一次试探,这是坐在龙椅上的那位皇帝陛下,对远在东夷城方面的大儿子的试探。
京都大事的消息早已经传到了燕京城内,王志昆方才知道,原来那一日小公爷带着黑骑直突京都,原来是为了去救陈老院长。这位燕京大帅并不知道陈老院长为什么会忽然被陛下清洗掉,他的心里虽然也有些叹息,可是身为庆国军人,他必须遵守陛下的旨意。
京都事变后不久,大皇子忽然发来加急军报,称东夷境内义军此起彼伏,战乱频仍,自己一时间根本无法脱身回京,这便提前堵住了京都召他回京的任何渠道。
王志昆很清楚,大皇子是不想回京了……所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很明显,这位已经成功地控制了一万精锐的大皇子,因为京都里的那件事情,已经与陛下离了心。
大皇子的态度一出,陛下并未愤怒,而是很平常地发了道旨意往东夷城,称要派燕京军方入东夷城助大皇子平乱,而且大皇子也如王志昆所料,强横地拒绝了燕京大营出兵的要求,而且……这两天用来拦燕京军的队伍,也确实不是大皇子的人,朝廷连借口都找不到了。
“黑骑啊……”王亏昆微微皱了皱眉头,想着这支人数虽然不多,但战力格外强横的骑兵,很自然地想到了京都里的那位闲人。
……
……
(2008最后两天了,本想写个单独的章节拉票和回顾,但转念一想,还是留着等庆余年写完再说吧。有朋友说最近庆余年的味道变了,不阳光了,嗯,这个我想解释两句,庆余年其实很久以来都不阳光了,这么个死人法,阳光不起来。从写庆余年开始,其实一直有个意见,说范闲不像个穿越者,如何云云,这个问题就留待我最后解释吧,太占字数,当然,其实若有朋友注意到了那点,想必就知道我对穿越者的态度其实早就言明了……不过我一直很好奇,像个穿越者就应该怎样?其实人性真是没有什么进化的,现代人和古代人或异世人,只要是人,其实都有一样的丑陋与美好。
啊,差点儿又忘了,非常郑重地向大家推荐,章渝,也就是肥花猫的新作:天剑歌,书号是1121194,话说这位作者是非常yd且认真的作者,写作速度慢,质量相当的好,前作日到转生,想必是很多朋友的喜爱,我也一样。这一本却是个武侠,在这个市道上写武侠的人,毫无疑问是投注在精神上的拼斗要远远大于投注在商业上的拼斗,这种态度就已经提前保证了这本书的质量,我深信于此。
唉,其实我也是有这种态度的,哈哈。)
春天,我种下许多玉米,秋天就能收获很多?或许在很多人看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由因生果,勤能补拙最好再捞些回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范闲从澹州来到京都后,替大庆朝廷卖命次数不少,替百姓们谋福不少,虽然他不是什么大仁大义的人,但是或自动或自觉地还是种下不少福根儿,只是可惜到了庆历十年的秋天,什么福报都没有生出来。
所有的官职被夺了,所有的权力被收了,所有在意的亲人都成了变相的人质,他成了一个白身,成了一个只能在京都里听听小曲,逛逛抱月楼的富贵闲人。
偏生还没有人替他打报什么不平,没有任何人敢替他向陛下去求情,所有的官员市民们,都只是很平淡地看着这一幕的发生,甚至都看的有些坦然了。
施恩而不图报?范闲有这种精神层次吗?谁也不知道,但在人们的眼里,小范大人……不,小公爷,不,范闲打从秋天起,很完美地扮演了这个富贵闲人的角色,成天介的只是在京都的街巷里逛着,在抱月楼里泡着,在府里逗弄着孩子,与家里的女人们说说闲话,看看澹泊书局新出的小说。
书局对门的澹泊医馆依然开着,太医院的医正们代替范若若在民间行医,不知道这是不是那位宫里冰雪一般的女子对陛下提出的条件。反正范家小姐一直留在深宫之中,范闲也没法子进宫去看,只好转了最初的念头,请妻子多次入宫去看看。
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了一个多月,范府安静的快要被京都人们忘记了,范闲沉默地快要消失在人们的谈论中了。
不过有个地方没有办法忘记范闲,那就是太学。因为陛下的旨意虽然夺除了范闲所有的官职,却扔了他一个太学教习的闲职。约摸二十日前开始,或许是因为在府内当富贵闲人太过无聊的原因,范闲终于从温柔乡里挣了起来,开始到太学上课。
古树临道的太学一如往常般清幽,范闲来太学上课的消息,让那些太学生们激起了起来,在清心池前的那片空地上,时常可以见到数百人聚集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
范闲的习惯就是在清心池前的石阶处给这些学生讲课,因为来听他课的学生太多,所以太学里安排不过来,只好听从了他胡闹的意见,将课堂摆到了天地之间。有人不免想着,或许范闲只是想借着连绵的秋雨,能够少费些口舌。
上课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便是北齐大儒庄墨韩先生,毕一生之功力编修的那些子史经集,南庆太学用了数年的功夫,在澹泊书局的大力支持下,早已将那一马车书梳理清楚,范闲对于这些书籍也比较熟悉,讲起上面的典故来,也用不着怯场。
当然,范闲讲课与众不同,基本上每次都由他安排几名教习在清心池前侃侃而谈,而最后他才亲自上阵,和阶下的那些学生们辩论一番,至于辩论的内容,由于有些大不敬,所以并没有传到太学外面去。
范闲现在虽然什么都不是,但至少在太学里,在这些年轻学子们的心中,依旧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至少是有些特权的人物。
这一日秋高气爽,正是秋意浓时,范闲懒洋洋地结束了一天的课程,也懒得理会那个脸红脖子粗的学生不肯罢休的言语攻势,拍了拍双手,走下了石阶,说道:“早就和你们说过,经史子集,我基本上只是能背,但你要我说出什么微言大义,我却是说不清楚的。师出必有名的道理我虽然懂,但世上哪有义战这种东西?不外乎是个借口。”
“我大庆雄师剑指天下,自然是为解万民于倒悬……”那名学生带着十几位交好的同学,跟着范闲的屁股追了上来,十分不服气地说着些什么。
今儿的题目讲到了当年大魏朝立国的一段,用比较平实的话语来说,就是双方在分析战争的正义性问题,偏生这个问题却是范闲最说不清楚,也认为天底下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的问题。
范闲上了马车,离开了太学,再也不理会那些后面犹自愤懑不平的学生。马车在京都的大街上行走片刻,便逃离了太学清静之中的热闹,复又入秋景清漫,他下意识地拉开窗帘,含笑看着车外的街景,但怎么也掩饰不住眉宇间的那一抹忧郁。
当了一个月的富贵闲人,这只是表面上的现象,只是想做出一个给朝廷,给宫里看的现象。在范闲的心里,一直充斥着一股与他表面平静安乐完全相反的火焰,只是这把火焰被他压抑的极好。
而且也是被迫压抑着,因为眼下的局势依然没有让他看到任何可趁之机。自回京都之后,范闲便再也没有回过监察院,尤其是将启年小组的成员全部放逐出京后,便是连与一处的联系也变得极为困难。但这并不代表范闲没有别的情报来源,他很清楚地知道,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皇帝老子已经在言冰云强悍的协助下,成功地将监察院里大部分的不定安因子都压制了下去,而换血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看哪一天,才能真正的清洗干净。
而江南那边传来的消息,也并不怎么美妙。这一切一切的征兆,都是范闲忧虑的根源,他发现自己仍然低估了皇权在一个封建社会里的控制力和威力,哪怕是陈萍萍和自己爷俩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监察院,眼下在皇权的威迫下,也在向着屈服的方向发展。
范闲皱了皱眉头,其实关于他与皇帝老子之间的问题,看似在监察院,看似在内库,看似在京都,实则却在天下。所有的庆国朝廷官员,民间智人,甚至包括胡大学士以至言冰云在内,他们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不明白皇帝陛下为什么会如此处置范闲,既除了范闲的所有官职权力,却又让范闲如此潇洒地在京都里生活,依然保有着暗中的影响力。
范闲眼下的状态是不死不活,只有他和皇帝老子两个人才明白这种状态是因为什么。
如果仅仅是对付范闲一个人,皇帝陛下比他要强太多,根本不用吹灰之力,便能将范闲打下尘埃再踩上一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但问题在于,在京都在外,甚至在庆国国境之外,范闲在暗中的影响力却是强到可怕,这种强悍的程度即便以皇帝陛下的自信和骄傲,也不可能轻视。
所以皇帝陛下让范闲不死不活地呆在京都里,然后缓慢而稳定地一切一切削着范闲在京都外的影响力,同时务必要斩断范闲伸向国境外的那些看不见的手。
这是一个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不将范闲的这些影响力消除到庆国朝堂可以承担的风险状况下,皇帝陛下不会真的下杀手,因为即便范闲死了,东夷和西凉若真的乱起来,皇帝陛下不愿意看到这一幕。
而若皇帝陛下真的能够完美地控制这些问题,那么范闲是死是活,又算什么要紧事?
……
……
马车很熟门熟路地到了抱月楼,范闲下了马车,将双手负在身后进了楼子,直接向着后方瘦湖边的庄院走去,看也没有看身后街口的那个人影一眼。
那个监视着范闲的人,是一名苦修士,谁也不知道,在暗中还有多少苦修士在监视着他。问题在于苦修士不能近女色,范闲进抱月楼,他们总不能也跟着。
穿过微凉的湖面微风,范闲走进了专门留给自己的小院,看着面前那个愈发妩媚,愈发清艳的妓院老板,笑着说道:“今儿有什么新曲子听?”
石清儿掩嘴一笑,说道:“少爷现如今不写诗了,哪里有好的曲子能听您的耳?”
距离那一年范闲抄楼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时间,偏生这个叫石清儿的女人却没有显出一些老态。范闲眯着眼睛看着她,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其实根本不用内廷的眼线来盯,京都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小范大人早已成了一个半废的富贵闲人,平日里最大的乐趣便是来找抱月楼里的姑娘。
富贵闲人,范闲真真当得起这个名声,虽然现在全无官职权力在身,可他依然有钱,谁也不知道范府里面究竟藏了多少金银,但至少在面上,范府产业中的抱月楼,早已经随着庆国国势的强壮,在监察院这些年的保驾护航下,鲸吞了天底下绝大多数上等的楼子,在那些范闲一手制定的规章制度下,抱月楼已经开遍天下,如果说已经一统青楼行业,倒也不算夸张。
抱月楼名义上的东家掌柜,史阐立和桑文,如今还在东夷城那边开拓事业,并且已经把手伸到了北齐上京城内,一切顺风顺水,放到哪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当然,人们都清楚,他们的背后站着范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