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京华江南 第七十四章 宫中小楼隐风动

庆余年 猫腻 5478 字 7个月前

“先前让你在御书房中候着。”皇帝脸朝着栏外,一双手坚定有力地握着栏杆,语气里并没有什么波动,“是要告诉你,君有君之道。”

范闲依然沉默。

“身为一国之君,朕……必须要考虑社稷,必须要考虑天下子民。”皇帝悠悠说道,双眼直直望着极远的地方,“皇帝,不是一个好做的职业……你母亲当年曾经说过。所以有时候朕必须舍弃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颇堪珍重的东西,将你放在澹州十六年,你不要怨朕。”

这一天,范闲已经等了很久,也做好了非常扎实的思想准备,但骤闻此语,依然止不住一道寒意沿着脖颈往头顶杀去,震栗不知如何言语,沉默半晌之后,他忽然一咬下唇,清声应道:“臣……不知陛下此言何意。”

范闲的反应似乎早在皇帝的预料之中,他自嘲的一笑,并未回头,语气却更加柔和起来:“包括你那几个兄弟在内,这天下万民,就算对朕有怨怼之意,只怕也没人敢当着朕的面说出来,表露出来……安之,你果然有几分你母亲的遗风。”

范闲强行直着脖子,倔犟地一言不发。

“不解朕此言何意?”皇帝转过身来,那身淡黄色的衫子在冬楼栏边显得更外清贵,他缓缓说道:“朕的意思是,你是朕的……亲生儿子。”

……

……

范闲沉默,许久之后忽然笑了起来,失笑,哑然之笑,笑中有说不出的辛酸悲愤之意,许久之后,他才缓缓敛了脸上的笑容,一时间有些惘然,竟是忘了先前、自入宫那一步开始,自己是在按计划之中表演,还是已然完全代入了那个皇帝私生子的角色,竟是难以出戏!

他对着皇帝深深行了一揖,却依然不肯说什么。

皇帝的心里叹息着,完全被范闲表现出来的情绪所欺骗了过去,幽幽说道:“京都传言,朕本可不认,但朕终是要认,因为安之你终……是朕的骨肉。”

皇帝走近他,看着面前这个漂亮的年轻男子脸上独有的坚毅与倔狠神色,面上怜惜之色一现即隐,没有要求范闲一定要回答什么,而是自顾自说道:“下月你就十八了。”

范闲霍然抬头,欲言又止,半晌后才淡淡说道:“臣……不知道自己是哪天生的。”

这句话便扎进了皇帝的心里,让这位一向心思冰凉的一代帝王也终究是生出了些许欠疚感,他略一斟酌后缓缓说道:“正月十八。”

范闲微微一愣,旋即苦笑叹道:“等到十八,才知自己生于十八。”

皇帝温和一笑,越看面前这孩子越是喜欢,下意识里说道:“在乡野之地能将你教成这种懂事孩子,想来在澹州时,姆妈一定相当辛苦,找一天,朕也去澹州看看老人家……安之,老人家身体最近如何?”

范闲低头沉默少许,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终于开了口:“奶奶身体极好,臣……我时常与澹州通信。”

“噢。”皇帝听着他终于不再自称臣子,心头一暖,安慰一笑,开始极为柔和地询问范闲小时候的生活。

对话有了个由头,范闲似乎也适应了少许全新的“君臣关系”,开始对着面前的天下至尊讲述自己幼时的日子。

……

……

请大家朗读下面这段顺口溜。

范闲是皇帝的儿子。起初皇帝并不知道范闲知道范闲是皇帝的儿子,如今皇帝知道范闲猜到范闲是皇帝的儿子。起初范闲想让皇帝不知道自己知道,如今他想让皇帝猜到自己刚知道但不想知道。所以皇帝不知道范闲,范闲知道皇帝。皇帝当范闲是儿子,范闲不当自己是他儿子。

这是一个心思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心理上的问题。从踏入宫门第一步起,范闲就是在利用这一点,一步步地退让,也是一步步地进攻。

楼上终于安静了下来,这一对各怀鬼胎的“父子”隔几而坐,饮茶闲聊,虽然范闲依然没有开口,但面色已经平和了下来,与皇帝的对话也不再仅仅是拘于君臣之间的奏对,可以些宫外的闲话,在澹州这些年的生活,家长里短之类。

于是,皇帝开始陶醉于这种氛围之中,而这,正是范闲所需要的。

范闲微笑着看了看思思,直到看得她不自在了,才收敛了笑容,正色地回到说,“这事,你得问我妈去!”——肖今语

(郑重提示!上面这句话与正文无关,纯粹是看肖今的书评把我笑喷了过去,觉得一定要拿过来当头条。正文在下。)

—————————————————————————

一辆马车碾过新街口的青石路面,发出吱吱的声音。冬日深寒,路上已有凝冰,四轮马车也不敢走的太快,车夫苏文茂正小心翼翼地轻挥着鞭子,四周穿着套靴的监察院六处剑手一面随马车前行,一面警惕地望着四周,启年小组成员被散开来,乔装成装成棉袄的寻常百姓,隐藏在街上旁观的人群里。

马车上是范家的徽记,方圆相交,流金黑边。马车中坐着范闲与高达,还有两名虎卫坐在他们对面。范闲面色安静,说道:“阵仗排的太大,太显眼了。”

高达拾起车窗厚帘的一角,往街上望了一眼,沉稳说道:“山中忽然来了刺客,谁知道京中究竟安不安全,陛下很震怒于此事,严令属下等一定要保证大人您的安全。”

他的目光在街上扫过,街上行人不多,但是各民宅店铺里的人们已经发现了范家的马车,也猜到了马车中坐的是谁,都向马车里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传言已经传了好多天,范闲是陛下私生子的消息,已经深深植于天下子民的心中。看马车前行的方向,京都百姓们知道小范大人是要入宫,不免开始纷纷猜测起来,不知道今天的京都,是不是又会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具震撼性的消息。

皇宫似远极近。

马车到了宫前广场外围便停了下来,悬空庙之事后,禁军的戒备显得森严了许多。范闲下了马车,接过苏文茂递过来的大氅披上,又接过一只拐杖夹在了腋下。高达知道范闲的外伤早已好了,不免有些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范闲没有理会他的目光,领着众人往那座凉沁沁而又雄伟无比的红黄宫城处走去。

还没有到宫门,负责守卫的禁军侍卫们已经分了一小队过来接着,沉默无语却又十分周到地替他挡着风,将他迎入了宫门。这种待遇向来只有那些年老体弱的元老大臣们才能享用,就连皇子们也断然得不到这般厚待,范闲不由皱了眉头,心里有些莫名。

他不知道大皇子对属下们暗中叮嘱过。大皇子虽没说明什么事情,但那些淡淡的表态已经足以让所有的禁军将领们清楚,传言并没有伤害到范闲的地位,更让范提司与大殿下之间的关系早已回复良好。

今日在宫门口负责接引的,就是范闲初次入宫里见着的侯公公,二人早已极为熟悉了。侯公公满脸诌媚说道:“范……少爷,得亏奴才今天起的早,哪里料到您竟这么早来了。”

范闲笑骂了两句,略带一丝疑惑问道:“上月你说去奚官局了,前几次进宫,也是老姚在应着,怎么今天又是你出来?”侯公公早已提升为奚官局令,掌管宫中用药死丧,实在是个要紧处,正是宫里的红人儿,按理讲,怎么也轮不着他在宫外迎着范闲。

侯公公笑道:“老姚出宫办事儿去了,陛下让奴才今天过来替一天职。”

范闲点点头,随着他往宫里走去,一路行过大坪宫殿花园,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半晌之后范闲终于是叹了口气,幽幽说道:“这些日子里,见惯了旁人那等目光,还是老侯你够意思,待本官如往常一样。”

侯公公微微一凛,旋即心头一热,讨好说道:“瞧您这话说的,范少爷日后只有愈发飞黄腾达的份儿,小的当然要仔细侍候。”

范闲也不说破,呵呵一笑便罢了,其实他确实是心有所感,所有人在知道自己与皇室的关系后,神态都会有些不自然,反而是宫里的太监们似乎没有什么太大反应。

他不清楚,庆国皇宫的太监们在皇子之间一向保持着平衡,不敢乱投主子,他们不比大臣,一旦投错主子,将来另一方登基之后,他们就只有死去的份儿。所以相反,他们对于皇子是尊敬之中带着疏远,而且日常伺侯着皇帝,除了太子之外,他们也不怎么太过害怕其余的那三位皇子。

范闲是不是皇子,对于太监们来说并不重要,反而是他本身的官位,才是太监们巴结讨好的原因。

……

……

一路行过几座熟悉的宫殿,终于到了御书房前,侯公公小心翼翼地在门外说了声,转身对范闲使了个眼色,便退到了一旁。

门开之后,范闲拄拐而入,站在那高高的书柜之前,对着软榻上正在看奏折的皇帝,装作有些不自然地将拐杖放到一边,对皇帝行了个大礼。

皇帝头也不抬,嗯了一声,又说道:“自己找个地方坐,待朕看完这些再说。”

御书房里哪能自己找座儿?拿着柄拂尘守在旁边的洪竹机灵无比,听出陛下的意思,赶紧去后面搬了个绣墩儿出来,摆在范闲的身旁。范闲向这个小太监投以感激的一笑,坐了下来,心里却想着,这小孩儿的青春痘怎么还是这么旺盛?

皇帝低着头,似乎没有看到这一幕,但看着奏折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笑意。

御书房里一片安静,没有人敢说话,门内门外的太监们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这不是范闲第一次与皇帝二人单独相处,但在那个传言传开之后,二人就这般独处一室,他的心里总有些莫名紧张,胸口也有些发痒,忍不住咳了两声,咳声顿时在御书房内回荡了起来,清楚无比,反而将他自己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