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国务会议(一)

让-卡尔维特不禁又是微微一皱眉,他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了下去,然后他扫了扫旁边的官员们一眼,却发现没有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其他人发现两位大头头又吵了起来,还牵涉到了部长阁下,因此他们噤若寒蝉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多插嘴说一句话?

没办法,理论上部长和国务秘书的级别确实是高于他们这些官员的,所以如果他们两个不怕闹出事的话,这些官员们也只能低声下气不敢明着作对,就连让-卡尔维特本人也是如此。

“既然您这样说的话,那么我们就现在进行讨论吧。”沉默了几秒钟之后,让-卡尔维特恢复了平静,然后,他翻到了其中一页纸上,指着其中几行字开始说了起来。

“按照部长的打算,他是要分别设立几个铁路局,分区域负责未来铁路系统的运行,然后北部以巴黎,西部以南特,东部以梅茨,南部以瓦朗斯,西南部以图卢兹为中心,进行分区域管理,对吧?”

“没错,就是这样。”夏尔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解释了起来。“未来铁路系统只会越来越复杂,我们将会有上万甚至好几万公里的铁路需要管理。毫无疑问,到那时候我们在巴黎无法管理所有事务,所以,我认为和军队一样,对铁路系统进行分区域管理是极有必要的。我们到时候负责管理以上几个大区,然后这些大区再管理每一个省的铁路机构,这样,我们就能够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一切事务了。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说实话,这个计划的大部分还就是他本人来制定的,部长只是负责背书签字而已。

“对这个构想我没有意见,先生。但是有些细节还值得商榷。”让-卡尔维特轻轻点了点头,“为什么南方的大区管理机构要放在瓦朗斯,而不是里昂呢?那里是比瓦朗斯更加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经济也更加发达。”

让-卡尔维特是里昂人,他当然希望为家乡的人多争取一些利益了。

“瓦朗斯更加靠近南方,方便到时候的管理,而且在预定的规划当中,瓦朗斯也将成为一个铁路枢纽。”夏尔轻声回答,不过他知道这个理由当然不足以服众了,于是继续说了下去,“而且,正因为里昂过于发达,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区管理的重任交给里昂,否则到时候他们恐怕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和巴黎分庭抗礼。

先生们,虽然不曾明说,但是要分清一个事实,巴黎必须是这个国家的中心,也必须是整个铁路系统唯一的枢轴,我不希望有人到时候来影响到我们的规划,是的,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有关铁路事务的一切,都只应该由我们说了算!”

他的这席话,罕见地让所有的官员都点了点头——哪个官员会希望有人影响到自己的权力呢?就连让-卡尔维特也暗自同意了他的意见。

“好吧,既然您是这样考虑的那也可以,可是我还有另外的问题……”rs

“诚如大家所说的那样,一个国营的铁路事业就需要一个健康的制造体系。国家赋予我们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建立并且维护好一个制造体系,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在铁道部的会议室当中,国务秘书夏尔-德-特雷维尔以一种毫无生气的语调,说出了本次会议的开场白。

虽然才刚刚进入秋天,但是外面的风已经带着丝丝凉意,因此会议室当中门窗紧闭,使人感到有些气闷,因而说话的时候也不禁变得更加中气不足了。

说实话,处在这种环境之下,大家都有些没精打采,但是因为是职责所在,也就不得不勉强打起精神来应付。职员们静静地听着国务秘书的发言,会议室里静得出奇,只有速记员在纸上快速记录的刷刷声才稍稍应和他的话声,表示这里并不是空旷无人。

“虽然部长阁下今天因故没有出席,但是他的意思诸位应该早就有所了解了,没错,他就是想要重点扶植几家工厂来负责铁轨和机车的制造。”带着一如既往的平静,夏尔继续说了下去,“先生们,你们有什么看法的话,尽管可以说出来。”

接着,夏尔轻轻做了个手势,他的秘书克莱芒-莱钦斯基连忙将一份份早已经被小职员们以工整的笔迹誊抄好了的文件递给了在座的这些官员们,然后这些官员们马上翻阅起这些文件来,除了偶尔与旁边人说上几句之外,他们一直保持着得体的沉默。

除了没有现代的打印设备之外,一切都与21世纪的政府部门会议何其相似啊,看来古往今来政府都一样呢……曾经的小公务员夏尔在心里苦笑着想。

当然,他很快就将这种没有意义的遐想给扔到了一边。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为了理清政府在和铁路有关的制造业布局的问题——当然,这么重要的问题,绝不会是仅仅只由一次会议决定的,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议论,探讨以及分肥才能最终确定。

这个问题确实十分重要。

与一般的作坊或者小工厂不同,制造铁轨和大型机械的重工业,天然就带有高投资高门槛的属性,足以使一般的投资者望而却步,因而适当的政府扶植是必须的。而且,因为对国计民生十分重要,所以政府对这些企业进行适当的管理又在所难免——虽然一定程度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是政府并不会乐于看到恶性竞争所带来企业盲目生产和质量下降的恶果。

当然,这些好处都是于公而言的。部长、夏尔,乃至在座的其他官员们,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地会出于私人方面。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争论不会在战略层面,而会停留在战术层面——也就是说,大政方针上这些官员们是协调一致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他们因为私利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协调和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