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首相的盘算

“是啊,叛贼们确实狡猾之极,不过既然有您坐镇,这些老鼠只能永远躲在不见天日的地沟里面……”大臣依旧讨好地笑着,“接下来我们会密切注意,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都将把他们逮出来!”

首相一直在翻阅着记录,没有说话。

“我之前给您推荐的孔泽先生,果然是精明强干,这次行动就是由他策划指挥的,战果十分显著,果然没有让您失望。”

“很好。”首相点点头,“您可以替我转达一声对他的嘉奖,告诉他我会为他准备一枚勋章的,提升也在等着他。”

“他一定会十分高兴的,我先替他感谢您了。”大臣笑着回答,“有您这句话,他之后也肯定会卖尽力气……”

“为什么要卖尽力气呢?大臣阁下?”首相突然出声了,视线却还是放在文件上。

“嗯?”正滔滔不绝的大臣有些疑惑不解。

“这些叛贼闹得越是欢快,陛下就越会感到我们存在的重要性,不是吗?”

首相的眼睛还是放在文件上,声音也很低,但是听在大臣耳中却犹如惊雷。

他骤然抬起头来看着首相,神色有些震恐。“您是说……您是说……?”

“我说什么了吗?”首相突然抬起头来。

这种可怕眼神的逼视之下,大臣再次流出了冷汗。“您当然什么都没说,我明白,我明白。”

“明白什么了?”首相的面上好像真的很奇怪一样,然后抬头看了看旁边的小挂钟。“阁下,您好好想想之后该怎么办吧。对您的功劳,我是……咳……咳……”

首相突然剧烈咳嗽起来。

“阁下!”大臣吓了一跳,慌忙走上前来。

“咳……咳……”首相还是在剧烈咳嗽,勉强着说完了,“对您的……咳……功劳,我是……绝不会……绝不会忘记的……咳……”

“我明白了。”大臣的脸上现在满是凝重,他紧紧握住了首相那满是皱纹的手,“您对我的提携我一直铭记在心,我绝对忠诚于您!”

“那就好……咳……”

在他的这一生,他见证过路易十六登上断头台,经历过拿破仑皇帝的灭亡,参与过波旁王朝的最后葬礼,得知过曾不可一世地踏进巴黎的俄国沙皇的死讯。他都活了下来,越来越显赫,越来越强。

然而在最终,他也将面对“时间”这一人类的最可怕敌人,并且和那些大人物一样束手无策。

时间,你那无情的双手,毁灭了多少强人,毁灭了多少壮举啊!

在离开这间办公室的时候,一直在首相面前唯唯诺诺、宛如一个底层小职员的内务大臣阁下,几乎马上恢复了严肃的表情。

这位首相先生已经78岁了,他真的还是一个值得跟随效力的目标吗?

也许真的应该听一下那边怎么说?

法兰西的当朝首相苏尔特元帅,今天心情相当不好。准确地说,是自从两天前掌玺大臣阁下的儿子迪利埃翁子爵来他府上拜访之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不好。

倒不是因为他的内阁里的外交大臣打算打倒他、谋夺他的位置,说实话他并不意外,每一个政治家都有野心。他心情不好,是因为他从外交大臣的行动中嗅出了一股不祥的气息,来自宫廷的不祥气息。

如果没有那位国王陛下的暗中默许,基佐是绝不敢将动作做得这么明显的,这一点他可以断定。而小迪利埃翁既然跑过来告密示警,那么显然也是因为在宫廷内发现了什么。

一想到这里,老军人的嘴角就忍不住抽动了一下。

“忘恩负义的家伙,你迟早会后悔的。”他在心中暗自咒骂了一句,然后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之前他并非没有面临过危机,多年来法兰西政局的暴风骤雨、多年来政坛的兴衰沉浮早已经练就出了几乎不为外物所动的平静心。

咒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行动才能。

虽然不知道对方到底会从哪里开始下手,但是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要这样坐等对方出击的话,无论如何自己都会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带兵打仗和政治斗争有一个道理是共通的——握有主动权、可以自行选择决战时间和地点的一方,才是优势的一方。无论如何也应该将主动权抓到自己手中。

那么,应该怎么获取主动权呢?

这正是他最近不断苦思冥想的事情。

他低着头,继续处理手中的文件。

这是从北非殖民地呈递上来的公文。

“尊敬的首相阁下:兹请求您的批准,允许我们集结部队突入对越界的伊斯兰游击队予以严厉打击。

这些信奉邪恶的教义、无法无天的阿拉伯人,在一年之前被我们严厉打击之后,躲藏到了颇尔帝国(今非洲尼日尔)境内以恢复力量。现在在一年恢复之后,他们重新死灰复燃,经常越界发起小股的打击,在阿尔及利亚周围地区四处流窜,大量官员和地方治安人员遇害,给当地的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

因此,为了重建法兰西的荣誉与威严,我们请求您批准我们越过边界线,深入打击这些邪恶分子的巢穴——并且如有必要,我将以最严酷的手段彻底消灭这些邪恶分子,不留任何后患。

时机稍纵即逝,请您尽快批复。

阿尔及利亚军政总督,拉比贡利侯爵,伊斯利公爵,托马斯·罗贝尔·比若。”

法国在七月王朝时代加强了对阿尔及利亚等北非和西非地区的殖民进程,并激起了当地伊斯兰教徒的强烈反抗,引发了长达十余年的反殖民游击战争。

在初时,由于战术不得当且游击队战术灵活,法军的扫荡十分不顺利,损失惨重而一无所获,但是比若元帅就任总督之后,采取了极其针对性的作战方法来进行镇压,并且严厉地对当地游击队活跃频繁地区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其血腥程度甚至在法国本土都引发了抗议。

然而在这种血腥的高压之下,几年之间,阿拉伯游击队渐渐丧失了生存的根据地和土壤,不得不逐渐向外转移,位于阿尔及利亚南方的尼日尔地区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大目的地。游击队在该地区休整之后不断潜回故土进行袭击,使得法军不胜其烦。

因此,比若元帅请求扩大打击范围,打击敌人的新巢穴也就顺理成章了。

思考片刻之后,首相在公文下面写了一个批示。“同意,克服一切困难,继续前进!”

他这并不是只因军事上的考虑,而是有别的考虑。

为什么之前法国并没有对那里动手呢?

因为尼日尔靠近尼日利亚,而尼日利亚是英国的准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