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来了,刘备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也不谈条件,讨好处。
孔融为什么请刘备去支援北海呢?
我的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孔融可能是要请公孙瓒去救援,公孙瓒没空,就问田楷,孔融相求,还是要派支部队过去,你说派谁过去,田楷说刘备合适,公孙瓒就叫太史慈来找刘备。
第二种可能:北海城被围,孔融写信给袁绍,公孙瓒请求援助,这两个人都不搭理他,孔融问自己的属下,北海城危在旦夕,何人可为援兵,有个人刚好认识刘备,就跟孔融讲,我认识一个人叫刘备,离这里不远,此人有仁义之名,攻打黄巾军屡立奇功,现任平原相,可叫人去请此人来解北海之围。孔融一想,那就试一试,这可能是最后的希望,孔融叫太史慈亲往,如果不肯来,就跪着求人,把刘备求来相助。
第三种可能:孔融是一个爱好政治宣传,道德教化的政客,同时他也很留意那些爱待百姓的正直能吏,常常会收集一些清流廉吏的消息,跟他们交往,刘备治理有方,深受百姓爱待,有些做生意的从平原到北海通消息,孔融去城中了解民意的时间,知道刘备这个人,北海被围,孔融就想到了刘备,请刘备来解北海之围。
可能这三种先后顺序同时存在,也有可是其中一个。
刘备领着三千兵马支援孔融,关羽斩杀黄巾头目管亥,黄巾军四处逃散,北海之围解困后,孔融宴请了刘备,和刘备结交好友。
三天后刘备领着军队回平原,袁绍大军压进,公孙瓒叫刘备与田楷布防平原一线,抵抗袁绍的入侵。
袁绍挑起幽州牧刘虞与公孙瓒火拼,刘虞败亡,公孙瓒自领幽州牧。
公元194年,徐州被曹操所围,陶谦向青州刺史田楷请援,田楷与刘备领军去助陶谦。
陶谦见刘备是个英雄人物,不过兵马太少,又给刘备增了五千丹杨兵,抵御曹操。
陈宫,张邈叛乱,引吕布入兖州,曹操失了后方根据地,也不打陶谦,转头收拾吕布。
陶谦见曹操退兵,安排刘备驻守小沛,上表刘备为豫州刺史。
公元195年陶谦病重,让出徐州,刘备代领徐州牧。
刘备也并没有让公孙瓒失望,与田楷击退几次袁绍大军入侵,凭借军功,刘备升任平原相一职。
刘备天生是一个不安分的主,刘备喜欢折腾,不喜欢给人打工,同时刘备也看出公孙瓒没有什么大志,成不了气侯。
刘备一直想着自己创业,拥有自己的根据地,拥有自己的兵马,而现在刘备不过是公孙瓒的打工仔,没有出息,封侯列将,称王称霸,无从谈起。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自己没有根据地,没有兵马,很容易被其他诸侯吞并,汉室天下名存实亡,难以为继。
刘备有想法,三十岁前的想法和梦想是能像汉高祖刘邦一样,打天下。
三十岁后的想法就折半了,刘备希望能独领一军,有块地盘,保命立身,以观天下大势。
刘备有没有想法匡扶汉室,重振朝纲呢?
有,刘备希望通过匡扶汉室,封个王,异姓不得封王,但刘备不同,他是汉景帝的后裔,如果刘备能领军队,扫平天下,靠战功他是可以封王的,当然前提敌人够多。
现在汉帝在贼寇手里,随时可能被杀害,汉帝一死,汉室无人继承大统,诸侯各不服谁,看谁拳头硬。
这个时候天下可能会变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国,相互攻伐。
诸侯们都这么认为,春秋战国之期,谁也不去迎汉帝,只关心抢占地盘,只等汉帝被郭汜,李榷杀害后,圈地立国,称王称霸。
这时候的刘备根本算不上诸侯,他有任何想法,都只是图劳的。
这个时候的刘备最迫切的想法是提高名望,让大家都知道他,汉室还有一个姓刘的,叫刘备,是汉景帝的后代,一心忠于汉室,以匡扶汉室为已任,文武双全,仁德忠义,有高祖之姿。
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点:希望被招回朝廷,任将军之职,以朝廷名义,领军平叛。
第二点:佐世之才,奇才,草莽英雄前来投效,一起创业,打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