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传(二十一)

曹操的想法有没有人看得出来。

有,刘备看出来,刘备也是这样的人,刘备经常跟诸葛亮讲曹操的事情,诸葛亮看出来了。

至于其他人有没有看出来,这里我们不分析,刘备和诸葛亮看出来就可以了,诸葛亮出使江东,促成孙刘军事联盟,共同抗曹。

即然曹操想这场战争不许投降,那么要么大胜,要么大败。

曹操赤壁大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北军不适应水上作战,旱鸭子没有战力。

第二点:水土不服,生瘟疫。

第三点:为适应江面风浪,曹操铁锁连船,犯了水军大忌,给孙刘联军造创了用火攻的机会。

第四点:曹操骄傲自满,不进忠言。

第五点:周瑜用火攻之计,用黄盖诈降,突入曹军水营,纵火烧了曹军连船。

曹操大败,收兵回南郡江陵,再从江陵撤兵北归。

曹操回到许都后,发布求贤令,征召天下有才之士,为自己所用。

诸葛亮,庞统,庶族奇士,关羽,张飞,赵云,草莽英雄。

曹操的想法很简单,那些不能为官的庶族人才,如果不能为自己用,肯定会被刘备,孙权用,而那些庶族人才有个共同特点。

有能力,能吃苦,正直,忠诚,心中只有曹操,诸葛亮,庞统,徐庶在赤壁一战大放光彩,导致曹操心中才有此想法。

诸葛亮三顾茅芦而出,入江东为刘备,孙权联盟作出重大贡献,徐庶前期作为刘备的首席谋士,大胜曹仁,后入曹营攻曹操心计,庞统为周瑜的功曹,出谋划策。

这三个人物都是庶族,后起之秀,有远大的理想和出仕为官的志向,可惜时不我志。

诸葛亮王佐之才,徐庶王佐之才,庞统奇士,遗孤山野,不得志。

曹操颁布求贤令,一是担心人才被刘备所用,二是拢人心,三是自己的谋士团正在走向老化,斗争化,分裂,需要引进一批新鲜的血液来补充和储备。

我们常常会步入一个逻辑误区,没有考虑到个人利益诉求,这才是最致命错误,以为你对他很好,他会很忠诚你,为你卖命。

你满足了他的利益诉求后,还要给期望值,人性也并非容易知足,有时候也需要敲打,软硬兼施,才有效果。

我们常说讲文化,讲目标,讲理想的公司肯定不是什么好公司,讲钱的,不一定是好公司,但一定是员工喜欢的公司。

一个道理。

赤壁大战之败,曹操可能想到了,但没想到败得这么惨。

曹操哭郭嘉,若郭嘉在,不至让孤如此。

败得太惨了,差点在赤壁战场送命了,曹操的话中意,可能是你们想吃败仗,也不要玩这么狠吧!

郭嘉还当我是朋友,你们这些人,连我朋友都不当,只为了自己的利益。

曹操没想到败的这么快,这么狠,这么狼狈。

曹操的本意是想将孙权激怒,打几场硬仗,花一二年时间,渡过长江,灭了孙权,收复江东,将领们捞点军功。

大家不干了,嫌蚊子腿的军功太少了,干脆给你玩把大的。

当然这种输法还是第一次见。

定关中,曹操就聪明多了,也谨慎多了。

赤壁之战最大的错误在曹操,武将,谋士有什么责任?

诸葛亮,周瑜利用曹操弱点,自大,自以为是,用苦肉计诈降,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导致曹军大败。

很多谋士都有劝进曹操,而曹操不听。

赤壁大战的胜负与谋士们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赞同攻打孙权的大概是原江东官员的投靠朝廷的谋士,僻如王朗,华歆,温恢,蒯越等等这些人。

这些人了解荆襄,了解江东,曹操要打孙权,会着重考虑使用他们的建议。

但是这类人,有一点共同的特别,刚投曹操的不敢瞎说,拍马,奉承的只会鼓励曹操的想法。

这直接导致了曹操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