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点头,回道:“伯达所言甚是,若我故去,谁人可继丞相?”
司马朗道:“属下不敢妄言,丞相自有定论。”
曹操又望荀攸:“公达若有想法,尽可与孤一言。”
荀攸道:“丞相奉天子征不臣数十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何故也?即有小败,不用载也能克敌制胜,何仗也,其一,丞相所行之事,皆乃正义之事,其二,众将士齐心用命,众谋士以丞相为榜样,兴汉室振朝纲。”
曹操又问:“若孤称公,公达以为如何?”
荀攸道:“江东孙权历三世守天险,国强民附,雄据一方,主公不得进,刘备据荆州,礼贤下士,得奇士之用,左右虎将为打手,能守城池,主公攻不克战难胜,以荀攸之见,其因有三。”
曹操道:“愿闻其详。”
荀攸道:“其一刘备久居新野,民间有喻光武汉帝刘秀,荆襄之民皆以为丞相乃王莽,刘备为真龙之命,此乃刘备与诸葛亮造势之计,其二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荆襄之士皆以为刘备礼贤下士,重能任贤,仁主也,此乃刘备与诸葛亮造相也,其三刘备重用黄忠,魏延,此两人,一人名将之后老将,一人乃卑名无耻虎将,此乃刘备与诸葛亮拢心之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此一收荆襄民心,此二收荆襄士人之心,此三收荆襄将人之心,至此服三心,刘备据荆襄可称一国,主公若想取荆襄之地,不克江东不能定。”
曹操道:“公达言之有理,刘备乃英雄也,孙权乃雄主也。”
荀攸道:“丞相称公,定会叫刘备,孙权有机可乘。”
曹操嗯了一声,又看荀彧,“友若,孤若称公,你意下如何?”
荀彧拱手行礼,回道:“丞相莫非忘了,董卓,郭李之事否?”
曹操皱眉,席中王朗道:“荀令君此言差矣,丞相称公,有三大好处。”
曹操笑道:“景兴你且与孤道来。”
王朗知曹操一心想称公,只是不能亲口道出,王朗若想升任,便要踩着他人肩膀上爬,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王朗道:“其一激励将士,其二荫福子孙,其三引为外援。”
司马懿见曹操望着自己,司马懿发话道:“主公,事分缓急,不定凉州,又如何能入汉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主公一意孤行,兵行险招,可由长安出兵数千,兵出子午谷,奇袭汉中,攻打汉中非一战能定,若被马超或是关羽截了后路,便是有去无回。”
曹操嗯了一声,又道:“仲达之意,孤当如何?”
司马懿道:“可遣一上将领兵数万,先定凉州,再取汉中。”
曹操道:“何人为将?”
司马懿道:“主公自有定断,仲达不敢妄言。”
曹操嗯了一声,三息过后,又道:“适妙才大军正驻槐里,徐晃大军正驻蓝田,可叫妙才起兵入陇西,徐晃剿韩遂。”
备注:妙才乃是夏侯渊之名。
司马懿道:“主公英明。”
曹操道:“若定凉州,破马超,非一奇士随军不可,仲达愿往否?”
司马懿道:“主公有令,仲达愿往。”
曹操道:“甚好,平定凉州之事,便交与你与妙才两人,令你为征北护军将军参谋一职,即日起程往夏侯渊大营。”
司马懿起身行礼:“仲达领命。”
曹操道:“你且先入座,待军议后,再行回府准备,次日出发。”
司马懿诺了一声,回位座好。
曹操又道:“孙权雄据江东,守长江天险,孤三征无功而返,孤想九月后,待秋粮入库,再点十万大军亲征孙权,诸公以为如何?”
崔琰道:“主公不可?”
曹操皱眉道:“有何不可?”
崔琰道:“主公年年征战,国库空虚,百姓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待生息数载,再起兵马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