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不信,“不知何时有消息传来?”
诸葛亮道:“此乃天机也。”
孙权若有所思,五息过后,孙权问:“今夜我便起程回曲阿,三日后,你与我大臣辩论一场如何?”
诸葛亮道:“孔明正是为此事而来。”
孙权起身,喜道:“甚好。”
诸葛亮道:“将军可知荆襄庞德公与水镜先生?”
孙权道:“庞德公乃是兵家大才,乃有孙武之谋也,水镜先生乃是荆襄大儒也,望有幸临听教诲,权之幸事也。”
诸葛亮摇头,讲道:“两位先师皆不愿出仕,淡薄名利,隐世育人著书也。”
孙权叹道:“不知孔明何意?”
诸葛亮道:“庞德公有一子,姓庞名统,正大都督手下为谋,为功曹一职,将军可曾听说?”
孙权道:“公谨有向本公荐一人,姓庞名统,只是其貌不扬,本公叫公谨,自行其断便是。”
诸葛亮道:“此人便是庞德公次子,兵略过人,若主公决意抗曹,许大都督大权,方能成事,主公若是左顾右盼,凡事留三分,只怕不能尽全功。”
孙权眼神闪烁,数息之后,开口讲道:“若孔明能在三日后,说服仲父张昭,我便依了孔明。”
诸葛亮道:“孔明定不负将军所托。”
孙权起身道:“孤也倦了,子敬你且送孔明下去休息。”
鲁肃起身行礼:“主公早些休息。”
诸葛亮起身行礼:“将军,孔明先行告退。”
孙权摆手,两人一前一后,出了屋子。
鲁肃与诸葛亮并肩而行,数息之后,鲁肃发话问道:“孔明何故亲眼刘使君?”
诸葛亮道:“子敬,你又何故如此忠诚孙将军?”
鲁肃不知所答,诸葛亮却摇着羽毛扇走远。
鲁肃叹了口气,追了上去。
天下崩裂,汉室倾危,汉诈名存实亡,至曹操官渡大败袁绍,收复北方,又灭了乌恒,雄据七州之地,天下为之震动。
曹操声望高涨,一时无人能及,权倾朝野,这个时候的军阀只剩下汉室宗亲的益州牧刘璋,荆州牧刘表,江东军阀孙权,凉州系军阀马超,韩遂。
备注:刘璋暗弱,刘表无能,凉州系的马超的父亲马腾,韩遂的儿子在许都为质,刘氏宗亲刘璋,刘表在朝廷眼中,根本不算割踞一方的诸侯,唯一剩下孙权,也容易搞惦,只要封他个侯,叫他镇守江东就可以了。
国家最大的敌人变成权倾朝野,要做王莽,要篡汉的曹操了。
在朝廷的想法里,只要曹操放弃手上的权力,做个忠臣,招降刘璋,刘表,孙权,便水道渠成,老百姓就能恢复生产,国泰民安了。
这类想法的代表人物有尚书令荀彧,有名士孔融,有曹操首席军事参谋,郭嘉,荀攸。
为什么这么多人有这种想法呢?
曹操的定位:最早一批投靠曹操的谋士,是因为曹操的理想,同时也是他们的理想,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举着兴复汉室的大旗,共同奋斗的人。
曹操要做忠臣,要扫平叛乱,要一统天下,要兴复汉室。
曹操做到了扫平叛乱,灭了吕布,杀了袁术,打败了袁绍。
这时候就应该做一个忠臣该做的事情,让献帝主政,自己卸下军事权,还给朝廷,是退休还是做朝官那都可以。
曹操不仅没有还权献帝,还得尺进寸。
这引起了曹魏军事集团的内部分裂,最早的一批谋士开始反叛曹操,首先是郭嘉,其次是荀彧,再次便是荀攸,我们在后面讲。
曹操的想法呢?
曹操深知汉室名存实亡,杀驴卸磨不过是腐儒们的天真想法,面对权力的诱惑,面对家族利益和荣耀,没有一个军阀,一个家族会抛弃手中的利益。
曹操以一段言志诏,向天下明志,曹操并不想做权臣,只是这天下,没有我曹某人,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我曹某人只是想用武力打得他们投降,尽快的兴复汉室,然后退休。
为了尽快兑现自己的承诺,次年曹操起十万大军,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表次子刘琮率荆州之众投降曹操,曹操占领南阳郡,士气大涨,剑指江东。
鲁肃作为孙权的谋士,为孙氏集团提出三分天下的蓝图,刘表死后,鲁肃迫切的寻找另外一个强大的盟友。
在鲁肃的推动下,孙权接见了刘备派来的外交使者诸葛亮。
场景:
诸葛亮,鲁肃,孙权三人席座一屋,三人饮酒叙话,孙权相问,诸葛亮作答。
孙权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起十万大军南征,降得荆州之众剑指江东,若是不降,如何善了?”
诸葛亮答:“将军可知官渡之战?”
孙权道:“知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