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道:“你看这荆州之地如何?”
黄承彦道:“水镜与徐福想助刘备取这荆州之地为基?”
司马徽道:“但且一试。”
黄承彦道:“蔡帽与那蒯越又岂是等闲之辈,如有异动,定会遭来杀身之祸,徐福认刘备为主,蔡帽便与我讲道,要我劝水镜先生莫犯糊涂。”
司马徽道:“黄公莫非要助纣为虐?”
黄承彦叹道:“你若有计,道来无妨,若是需我相助,我拼了这把残躯,又有何妨。”
司马徽道:“扶长联吴,你看如何?”
黄承彦若有所思,数息之后,回道:“计是好计,你不惧蒯越,蔡帽投了曹操?”
司马徽道:“南有四郡,曹操不过江则四郡难降,蔡帽,蒯越投了曹操更好,省得背后作乱。”
黄承彦道:“若是曹操联好江东,生息数载,择一荆襄名士劝降荆南四郡或与孙权平分荆南四郡,又当如何?”
司马徽道:“此事乃决孙权与曹操,黄公小婿孔明兄长曲身江东为孙权谋,此事倒要相托黄公去办。”
黄承彦道:“曹操从弟与孙权乃是姻亲,曹操若向江东示好,孙权如何能挑起兵事,张昭,张肱定也会劝阻孙权与曹操攻伐。”
司马徽低头不语,思索对策。
庞德公席在一旁,闭目养神,听二位好友叙话,闻二人话止,庞德公便睁开眼睛,讲道:“我有一法,只是不知水镜是否敢用。”
司马徽道:“庞德公但讲无妨。”
庞德公道:“徐福若去投了曹操,我再叫庞统往江东为周瑜事,黄公小婿投效刘备为谋,此事胜算甚大。”
司马徽愤道:“元直怎可他投,此事万万不可?”
庞德公道:“荀谌投袁绍,荀攸投曹操,有何不可?若是水镜开口,徐福自明。”
司马徽叹道:“我去新野见刘备后,再作计议。”
德公道:“水镜若去刘野,刘表也会早做布局。”
司马徽道:“曹操已有书信来,叫我出仕为官,若襄阳一失,我等何处去?”
庞德公道:“可行金蝉脱壳之计也。”
酒过三巡,刘备便开始问话,诸葛亮拘谨,又是来客,只做答应。
刘备问:“孔明何许人也?”
诸葛亮答:“徐州琊琅郡人也。”
刘备感叹:“建安元年备受陶恭祖让徐州,受位不过二载,徐州便被吕布所趁,只惜自己无能,不能保地安民,造福一方,备甚是愧疚。”
诸葛亮道:“使君无需自责,吕布乃是无忠之人,使君收留,皆是一片善意,只是曹操,袁术,吕布三人各有心思,使君并无外援,失了徐州也非使君过错。”
刘备道:“孔明家中还有何人?”
诸葛亮答:“父母早亡,还有一兄名诸葛谨,乃在江东孙权处为谋,还有一弟诸葛均随我左右,隆中耕种为生。”
刘备道:“可是大名鼎鼎的诸葛子瑜?”
诸葛亮道:“兄长名声不显,不及使君夸赞。”
刘备道:“子瑜先从刘正礼(扬州刺史刘繇),备便知晓。”
诸葛亮若有所思,不知作答。
刘备又道:“不知孔明祖上何人,兄弟二人如此了得?”
诸葛亮道:“先祖诸葛丰,曾任司隶校尉一职,父亲诸葛珪任泰山郡丞一职,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一职,于不久前离世。”
刘备叹道:“诸葛玄乃大才也,我甚是仰慕,只可惜无缘相见便以仙逝。”
诸葛亮道:“刘使君如何知晓叔父?”
刘备道:“我与刘景升相聊之时,刘景升(刘表),提及诸葛玄便叹气哀思,道:玄有大志,惜早逝也,不能同汝共济一番大事。”
诸葛亮道:“刘使君一言,亮叔父在天之灵,定会欣慰。”
刘备默哀数息,又道:“孔明先祖诸葛丰,其人正直不謏,元帝忠士也,乃备先祖不进忠言,备愧之。”
刘备讲完,开始哀泣,席中众人倒是习惯,当做无事,不望刘备与诸葛亮,自顾饮酒,但也听得真切。
诸葛亮不知所措,不知如何相劝,望向徐庶,徐庶见诸葛亮望来,点头一笑,也不相劝刘备。
刘备见席中冷场,长袍拭脸,讲道:“不知孔明何时到的隆中。”
诸葛亮转头望向刘备,答道:“兴平二年,曹操二路攻打徐州,琊琅郡便受祸害,曹操纵兵入县,抢粮掠妇,杀人放火,我便随兄长去投叔父。”
刘备叹道:“曹操乃世之奸雄也,把持朝政,比之董卓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