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诸葛亮论天下大势,徐庶策对

诸葛亮道:“世之奇才,郭嘉,郭奉孝也。”

徐庶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郭嘉之才乃是兵事,大略之策乃依因果,只需我等提前布局,定会水道渠成,若论兵事,庞统不输郭嘉,只是少了些经验,此次与老师拜寿,见上庞统,便要劝他去投周瑜,以作外援,共图大事。”

诸葛亮道:“徐庶知郭嘉此人否?”

徐庶道:“郭嘉乃我同乡,其人乃是戏志才所荐,郭嘉先投袁绍,后随曹操,其大略不如荀攸,治政不及你我,其才在于术,其一专为战术,其二专为心术,世之奇才少有能彼敌也。”

诸葛亮道:“郭嘉然不知曹操心术不正?不知王莽篡汉也?”

徐庶道:“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诸葛亮道:“如此智慧之人,如何善终?”

徐庶道:“那孔明之见,该当如何?”

诸葛亮道:“我料想郭嘉将不久人世也。”

徐庶道:“皆闻孔明识得奇门遁甲,上知天相,下知地理,观人生死一算便知,今当要一解其惑。”

诸葛亮道:“若曹操平定北方,郭嘉定会劝曹操定了乌恒之后,再南下荆州。”

徐庶道:“何故?”

诸葛亮道:“其因有三,其一曹操奉天子,天子权如同虚设,郭嘉其志一兴室汉复与曹操之路,之为必有分歧,两相难择,若曹操为奸雄必能自利好活,郭嘉却每日内心煎熬,其二驱外寇乃是丰功伟绩,曹操,郭嘉之荣耀也,郭嘉其志二也,其三郭嘉便是等着刘表,刘备,孙权,韩遂,马腾,刘璋其中一人将献帝抢了过去,自己倒也活得自在。”

徐庶道:“若是征乌恒败兵而回,又当如何?”

诸葛亮道:“若是曹操与郭嘉皆死在乌恒,也可做个烈士英雄,史书自有留名。”

徐庶道:“郭嘉要自决?”

诸葛亮道:“郭嘉心术了得,定能劝得曹操北征乌恒,曹操力排众议,待定中原七州,必会远征。”

徐庶道:“可否叫主公出兵许都迎取献帝?”

诸葛亮道:“刘表自不会同意,何故自讨没趣?且不说这天子迎来如何善了,主公只可做刘秀,不可做王莽,这王莽只可留着曹操去做。”

徐庶叹道:“毛阶进言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怕是曹操一心汉室,到头来,也不得不为自己性命着想。”

诸葛亮道:“此乃宿命也,天道轮回,百世不爽。”

两人不语,心头沉重,这天下若想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又是何等艰难之事,政治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权力,富贵的路上都是堆满了白骨,手上沾满鲜血。

诸葛亮饮完茶水,放杯上桌,望向徐庶。

徐庶也正望诸葛亮,徐庶见诸葛亮望他,讲道:“孔明可是从江东而回?”

诸葛亮答:“正是!”

徐庶道:“不知孔明可有收获。”

诸葛亮道:“话以带到,只等兄长回信。”

徐庶笑道:“可探得孙权想法?”

诸葛亮道:“孙权立足未稳,内事问张昭,外事周瑜决,又能有何想法?”

徐庶摇头叹道:“周瑜此人乃行霸道也,张昭此人乃是腐儒也,若孙权不决,联盟之事甚难。”

诸葛亮点头,算是认同,刘备势单力薄,如果不能借势借力,则难以夺取荆州政权。

现阶段的刘表如果向江东示好,就需要牺牲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又是名将黄香的后人,是刘表的左臂右膀,如果连自己人都信不过,要卖掉,虎视耽耽江东军阀孙权,又岂能信任。

刘备的立场则不同,刘备只能借外力,实现谋取荆州根据地的战略目标。

诸葛亮道:“若想联盟则不可再乎一城一地得失,刘表此人胸无大略,若是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其人命不久矣。”

徐庶道:“孔明所虑极是,此事当也要考虑在内,曹操若是兵临城下,主公领兵退往樊城,与襄城相互照应,以荆州军资,钱粮守住倒也不难,只怕曹操行离间之计,后路一失,若一败则一败涂地也。”

诸葛亮道:“元直可有后手?”

徐庶道:“最坏打算便是曹操入襄阳,占南郡,我等领兵退守夏口,以水师守江面,将荆州水师一分为二,再寻求与江东联盟,倒也有机可寻,北方士兵多不习水战,以长博其短,不定能大败曹操。”

诸葛亮道:“元直所略甚是,若曹操攻下樊城,襄阳,南郡,再劝降荆南四郡,生息数载,又当如何?”

徐庶道:“曹操若想取荆南四郡,大军必会过江,荆州水师船旧将乏,孙权若是不降,定会引水师设防江面,荆南四郡孙权一直垂涎,岂会容曹操染指,荆南四郡皆会观望,若孙权与主公败,四郡自降,若曹操败这定数便是两可。”

诸葛亮思索数息,讲道:“江夏黄祖乃是一大障碍,若想水师一分为二,必先除去此人。”

徐庶道:“伊籍倒是有法,只是此事尚早。”

诸葛亮道:“刘表有二子,元直以为何人为储?”

徐庶道:“刘琦无依仗,刘表久持不决也是如此,现公子琦正在新野,刘使君自当诱导一番,公子琦便是主公最后一博之棋。”

诸葛亮道:“何故?”

徐庶道:“黄祖一去,伊籍便会进言,公子琦入江夏为太守,领江夏水师,关羽则会调入江夏携助领兵,其因有三,刘表必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