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刘表,曹操,刘备的用人之道,各有所长

综合一点,曹操的武将大部分都是草莽出身,武将上层建筑是家族系的人,而曹家和夏侯家的这些大将人才又大概是那种智商不够用的。

曹操一死,曹丕一死,曹睿又一死,反被司马家可机可趁,也成为了一种必然。

至于曹丕和曹睿的死因,我们后面再分析。

曹操的武将有五子良将,刘备有五虎上将,一比就一目了然,我们再说关羽和张飞的能力,历史的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曹操吓的要迁都,虽然最后没有迁成,但也说明关羽的领军,练军,攻战能力是比较强的,这叫战争智商。

关羽真是一个合格的大将人选吗?

第一点:关羽出身草莽,与刘备情同手足,忠诚度高。

第二点:关羽武力值高,温酒斩华雄虽然不靠谱,斩文丑,诛颜良,这个总该有的,关羽,张飞被称为万人敌,刘备带着他们俩个,长期吃败仗,没有被活捉,很少听说单挑有败于敌将之手的,这足以说明其武力值高。

第三点:有原则性,善于练兵,执行力高。

第四点:有谋略,会战术。

古时候打仗简单的很,第一种攻坚,攻坚就是打城池,身先士卒,和士兵一起爬墙。

第二种:围点打援,围着城池打你救援部队。

第三种:游击骚扰战,若干骑兵,打你乡里,打了就跑,不让你搞生产。

第四种:埋伏战,一个大将带少量兵马诱敌,诱到埋伏的位置,几路兵马齐出,想跑都难,有打过王者荣耀都知道这个战术,中路有一个肉,或者脆皮,清理兵线,我方二三个人就上去了,这个肉就跑,他把你拉到一个位置,草丛里就跳出五个人,一伙把你二三个人包圆,想跑都跑不掉,这就是埋仗战。

第五种,借势战,借地理优势,借天时优势,这个城池接近什么河,湖之类的,就引渠下来驻堤,等水积高了,就开闸放水,淹城,荀攸的水淹下邳城,关羽的水淹七军,也是这种借势战术,借天时,地利。

孙武的三十六计,古时都用得很多,诱敌埋仗战用的很多,孙武打庞涓的时候都是搞的埋伏。

古人打仗没那么复杂,跟我们小时候过家家差不多,差别还是在政治,利益分配,经济发展,用人忠诚等等问题上的学问。

刘表想立刘琦为储,首先就需要平衡本家与亲家权力,这叫帝王之术,我们将这种权术缩小化,就变成了家,这样就好理解了。

婆家和娘家,作为一家之主,两边都要照顾,也是这个道理,假如你拥有一份事业,需要人手,那么婆家和娘家的人是首选的考虑对象。

中国社会也一个血缘社会,父系社会,社会初期,实现分封建国,王的儿子获得一块封地,然后在那里开始搞建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封建制,通过这种封建组成的社会,就是以封建形势存在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帝,简称始皇帝,将权力集力到中央,也叫集权治,说法不一,有叫半封建,半集权郡县制,也有直接叫中央集郡县制,在这里我们只是一笔代过。

帝王权术是一门高深的领导,管理学问,他关注的不是市场和利益,更多的学问是人的管理,权力的分配和平衡。

周易记录了相面,识人的本事,其他学问就要跟历史学王家或者一方政要的家里藏书是最多的。

历史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话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明得失。

孙权前期掌权后,什么都不懂,江东分为文武两派,张昭掌内务,周瑜掌军事,孙权就一直在旁边听,学。

一个人在权力中心,目染能熟,也就精通了权力运筹之事,就是这个道理。

刘表家族人丁稀少,还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同郡名士王粲的弟弟王凯,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这说明刘表势孤,六亲不得力,入荆州后,想用的家族人才都没有几个,至于表关系的也没有几个,历史有记录一个叫刘馨的,刘表的侄子,统领荆南军,后来在战争中牺牲了。

文聘正是刘馨提拔起来中坚大将,刘馨平叛荆南之乱的时候大放异彩,刘表死后,文聘迫降被曹操识中,封为江夏太守驻守江夏。

刘表知道刘备是个英雄人物,怎么用他是个问题。

刘备打仗的能力也有限,刘备在行的识人,用人,领导能力,刘表将刘备安置在新野,便是为自己造势的一步棋。

刘备为什么要安置在新野,而不是放在其他地方,放江夏,放长沙不行吗?去剿匪也成呀,不用,放着,还要放在新野城。

为什么说造势呢?

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候,刘表什么都没有,最多是挂了个宗室的名号。

我们知道历史西汉时期有个王莽篡汉,也就是发生在百年多前事情,汉元帝皇元王政君,也就是王莽的姑母,临位六十余年,辅佐了四任皇帝,威望是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