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理想与蛋糕,鲁肃与周瑜的国策分歧

鲁肃道:“那公谨之意又是如何?”

周瑜道:“曹操若定北方,没有数载皆不成事也,我等只需攻下江夏,杀了黄祖,夺了襄阳,驱走刘表,则大事可成了。”

周瑜的话告诉鲁肃,联合刘表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杀了黄祖,再夺了荆州,孙权控制了荆州之地,曹操想打过江东就没有那么容易。

孙权和刘表有过节,黄祖又是刘表的心腹,有这层关系在,想联合非常的困难,周瑜的想法是直接打过荆州做掉刘表,此事就一劳永逸了,当然这也是很多将领的想法。

孙权从公元203年到208年基本上是每年都要打一次江夏黄祖的,曹操在公元201年赢得了官渡大战的胜利,公元202年袁绍死了,公元204年曹操打败了冀州的袁尚和审配,又重用冀州的名士陈琳和崔琰,很快就稳定了冀州。

孙权从公元200年继承了孙策的位置后就发生了地方叛乱,孙权派程普,黄盖,董袭去剿,花了三年时间才平定江东叛乱。

周瑜这三年时间也是在打山越,平定山越之乱,孙权坐在这个主公位置,孙贲,孙辅,孙翊是不服气的。

孙贲是孙权的堂叔,孙辅是孙权的堂哥,孙翊是孙权的亲弟弟,最不服气的就是孙辅,孙辅很看不孙权,他跟孙权一起长大的,孙权胆子小,武功又低,打仗也菜的很。

孙辅比孙权大个几岁,论资历,论能力,这个主公位置都沦不到孙权来干,但是孙策发话了,大家都要给面子。

当时扬州六郡,朱治是吴郡太守,吴景是丹阳太守,周瑜是江夏太守兼中护军(周瑜这个江夏太守是有名无实的,当时的江夏太守是黄祖,至于中护军就是个实权人物,当时孙策的职位是会稽太守兼讨虏将军,中护军就是掌孙策的私人军队的最高长官,这说明孙策是非常信任周瑜的。)

吕范是桂阳太守,程普担任零陵太守,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当时一州之地最大的蛋糕就是太守之位,而这些地盘都是刘表的,先期许蛋糕,鼓励将领。

真正属于孙策地盘的只有吴郡,丹阳,豫章,会稽四个郡,九江郡是袁术的,袁术被曹操消灭后,就被曹操战领了,而庐江太守刘劭在孙策攻打他的时候,他就直接投靠了曹操。

那这势力就一目了然了,孙策平定了江东,舅舅吴景分为了一个丹阳太守干,叔叔搞了个豫章太守干,自己做了个会稽太守,朱治封了个吴郡太守,朱治我们前面讲了,以前本来就是做吴郡都尉的,而且孙策定江东,他是功不可没的。

程普,吕范是孙坚的旧将,跟孙坚,孙策出身入死,历经百战,许了个空头太守支票,周瑜是孙策的结拜兄弟,孙辅是堂弟,这两个人也给了个空头太守的支票。

孙策为什么跟袁术一样许个太守的空头支票?

诸葛亮比作管仲,乐毅那是想出来做大官,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诸葛亮这个人喜欢访友,徐庶又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去拜访徐庶,被大嘴巴的刘备志向所吸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至于三顾茅芦是不是一场政治表演给荆州士人集团看的,一种政治手段,我们后面给大家连贯起来。

刘备话多,他每天跟着诸葛亮同床而眠,他要说些什么鬼东西,不可能只说一些好玩的,肯定是一些期许,让诸葛亮认为刘备就是齐恒公化身,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

关羽,张飞跟刘备结拜死心蹋地跟着刘备一辈子,他凭什么?

凭的是理想,坚持理想,执行理想。

关羽要做陈平,要做韩信,张飞要做樊哙,刘备实现了他们的理想。

赵云的理想是什么?

赵云的理想就是名扬天下,做常胜将军,刘备也帮他实现了。

至于糜竺,简雍,孙乾,这个老伙伴们都封了将军,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别看刘备只会哭,他还可以帮你实现理想。

所以三国中最力害的不是曹操,不是孙权,是刘备,还是有道理的。

司马微说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说的是很有道理的,但又有什么所谓,诸葛亮一生在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过程,而不是结果,这就足够了。

你让诸葛亮几年就实现了理想,他接着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那些权力斗争,诸葛亮也是不善长的,诸葛亮用人不咋地,但做事稳扎稳打,做个内治,外交还是可以的,内治就是搞种田,修法制,他大哥诸葛谨在东吴做大官,联吴抗曹,这个外交官也好做,军事是他一块短板,三个臭裨将,能抵一个诸葛亮,历史上讲的,诸葛亮打仗不行,每仗皆以正,不会使奇。

我们知道打仗不会诡计的将领的不能算军事天才,不敢搞军事风险的将军,也只能算一个平庸的将领,但诸葛亮却有统领三军的能力,这个倒是真的。

鲁肃被调到曲阿后就做了大都督府佐吏,这个职务虽然比令大一些,但没有什么实权,算是秘书级别职务,抄写文书,出点子的。

鲁肃正式进入到权力中心是赤壁大战后,战前他主张孙权联刘抗曹,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他得到了孙权集团和江东本土士人集团的认可。

鲁肃来找周瑜喝茶聊天,两个人席炕而座,鲁肃就开始发问了。

鲁肃道:“现天下分裂,诸候割据,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不假时日便一统北方,公谨有何打算?”

周瑜笑道:“子敬,有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