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蓝华看望师尊,遇诸葛亮

黄承彦反问诸葛玄,你想你侄子学什么呢?

诸葛玄就道,叫诸葛亮去学战略,学治政,黄承彦思索片刻,就叫诸葛玄征求一下诸葛亮的意见。

诸葛玄便叫人唤诸葛亮前来,诸葛玄道,你年龄还未到做公务员的标准,你现在正值十四,五岁的豆寇年华,要去学点东西,去学做公务员怎么样?

诸葛亮道,天下分裂,诸候并立,怕是以后诸候之间打来打去,又回到七国争霸的天下格局,自己一个小公务员没有什么用,说不定哪天就被一个匹夫给杀了,自己想学张仪的纵横之术,做王佐之才。

诸葛玄细细一想,倒是有些道理,便问黄承彦哪里有这种专业可以学的,黄承彦说,我刚好知道一个人,名字叫祝公明,住端木山上与庞德公,水镜先生交情都不错,也跟我算是是好友,我去求他收诸葛亮为徒,说不定能成。

这就有了今天这么一出,黄承彦带诸葛亮上山拜师,也有几人托黄承彦叫他领上山来拜师祝公明,但祝公明这个人收徒弟讲究缘份,讲究天份,几人都被拒绝了。

黄承彦觉得诸葛亮天份不错,便受了诸葛玄之托,领着诸葛亮来端木山拜师为艺。

两人到了也才一柱香的时间,蓝华就上山了,摆好草团席座听聊,黄承彦虽没见过这个人,但是听过祝公明讲过,他收过一个徒弟叫蓝华,黄承彦心想这个人大概也就是蓝华了。

黄承彦自也是老江湖了,一眼扫过蓝华,见他风淡云清,面露微笑,但知这个有料,又沉稳睿智,便也不敢轻视,微笑示意。

蓝华也不敢无礼打断祝公明说话,自是微笑点头算是回应,只待听他们讲完一段,有空了再施礼问候。

祝公明刚讲到楚有三户,亡秦必楚,一是讲楚人之气节,二是讲天道循回之理,古人讲话常讲典故,但是典故对每个人的理解就是不同的,有的人可以做总结知其理,有人可以举一反三推断当今之势,有人可想出借势借力之法,关键取决人的思考能力。

宛城五十里外有一山,名端木山,山有小道,一灰袍中年携两人随从,往山上去,此人便是贾诩,也就是穿越的蓝华。

身边二人,一人胡车儿,一人周仓,自投了张绣后,蓝华自不在问政事,不问军事,一月便有数回来此山,拜见师尊祝公明,探讨学问。

蓝华经黄巾起义事败,张角身死,郭,李入京,劫持政权,鱼肉百姓,后身死,蓝华投张绣,放下了很多,每日便是游山玩水,搞搞手工科研,来此山见师尊,谈经论道。

往山上半个时辰,半山有一亭,名鬼谷亭,此半山月自有一片天地,此处被祝公明开出数千平方,用上好杉木搭了一排木屋,山上有一泉,祝公明引泉入渠,百平方左右。

祝公明又开肯数亩荒山,种上菜与谷物,生活倒不成问题,祝公明少有出世,隐居此地,偶会收徒,偶有大儒来此山论道,讲经。

来客皆备酒肉上山,问道寻悟,蓝华上山后,见有一客,五十好几老翁,身边一少年,白袍童颜,未及弱冠。

老翁与祝公明正在亭中饮茶,两位相隔不过及三尺,两人席座边饮边聊,少年童子则站在公翁身边,侧耳倾听。

蓝华不及三丈便被祝公明看见,微笑点头,蓝华弯腰行礼以示拜见,祝公明也不起身,扼首当是回应。

蓝华直腰继续前行,不过数息,便至亭中,亭中有倒有位置,蓝华搬一草团,又置一桌座在旁边,也不招呼。

二人聊得正兴,丝毫不以为忤,老翁望了蓝华一眼,微笑点头示意,蓝华回应,只是不知是何人,师父未讲,自己也不便多问,坐在侧面位置,听二人讲经。

祝公明经常也有六十好几,发有稍白,身体倒也硬朗,收得孤儿二人,服待左右,端茶送水,只是现在却不见,怕是又见烧水炒茶去了。

祝公明正在讲一段经文,蓝华细耳听来,知是一段典故,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讲到楚人气节,另迅死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