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主公,开始造福一村(完)

梧桐一一看过,却是又惊又讶,他道:汝乃奇人也,此三处乃青葭村唯一可能存在泉眼之所。

他又再看这第一个被挖下的井址,井壁竟有用木头加固,他心中恍然,的确,此处的泥沙松软易垮,如此一般倒可防范井内坍塌。

这本是他认为青葭村不可挖井的原因之一,如今却被她如此轻易巧妙地解决掉了,他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佩服。

陈白起道:这世上凡事都指着事在人为,在没有拼尽全力之前,不可轻言放弃。

梧桐只觉此话内涵深远,颇有几分名士励志之美,顿时便对陈白起一揖道:郎君心怀不凡之志,梧桐佩服。

陈白起立刻扶起他,风趣自嘲一笑:梧大哥不觉小弟此言狂妄便好,其实这事在人为所指的人,便是指靠梧大哥了,你且莫听小弟吹嘘,实干之事还得累你了。

伍桐一笑,感受到陈白起的亲近与宽和,亦不如先前般拘谨疏远了,他轻拍了一下陈白起的手臂:伍某自当尽力。

陈白起只觉手臂一麻,心中苦道——手臂等会莫不是乌了吧,下次定要避免与这等力道之人近距离接触。

次日工人到齐后,陈白起便开始重新施工。

这次除了工人挖井,梧桐亦上了心,只当挑战亦一并下了井,基本上样样亲自过问,除了大局部分需要陈白起来定,其余挖井的过程则由梧桐监督进行。

这次施工很顺利,在井行到岩层基底时,陈白起便要求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并将倾斜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关于这一点梧桐连连点头,如此巧妙设计着实有理,自是依吩咐而行事。

接下来,亦相对遇上许多问题,比如挖上厚岩层凿破有困难,这时陈白起便讲求开拓内钻,钻出“猫洞”再挖透岩层。

如此这般,当一名工人挖井到了水层时,他惊喜地大声吆喝出井,陈白起顿时喜形于色,只觉终于在挖费两口井址后,这口井估计已能十拿九稳了。

只是她担心这水层出水如何,她便亲自下了井,这一看,只觉水质清澈,并且出水量完全足够食用。

顿时,一群人不顾满头大汗,泥土与水浇混了一身,相拥地大笑了起来。

挖出水来,陈白起则想起了一则小故事。

故事大概内容是讲,工匠大师鲁班在打井时面对黑黑的井口,产生了极大的敬畏,特别是大舜幼年丧母,后母与弟弟哄骗他下去淘井,然后落井下石欲置大舜于死地的故事,常令鲁班不寒而栗。

于是他给他的弟子们立下了两条打井的清规:一是砌垒井壁,必须一步留一个“蹬脚穴”,以备落井人攀扶逃生;二是井底预留“猫儿洞”,以防歹徒落井下石,伤人毙命。另外,鲁班又嘱咐弟子,井成之后井台四周栽种枸杞葛根等药材,使其根扎黄泉,保养水性,使人祛病养生,长命百岁。

于是陈白起想,她也没有什么创新之首,便也按照鲁班的做法,这样去做井。

在将井中彻底加固井壁,又在井口围栏后,当看到这一口他们十人辛苦了近大半月,停了一口,又一口井,终于迎来崭新的一口井水时,所有人一时都不禁热泪盈眶。

这时,闻讯而来的不仅是村子里的人,还有乡中小官吏三老,啬夫、游徼他们,甚至批了陈白起“持公文挖井”的里正也都急急忙忙地跑过来。

他们都一脸吃惊而惊喜地冲过来,几颗头争先恐后地在井缘低下,瞪大眼看着井里冒出的清粼粼的水。

这被称为顽固之石的青葭村真挖出井水来了?!

不远处混在吵噪村民中的莫荆,眸色深邃幽长,抿唇冷峻地笑了笑,他看着不远处被人群拥着,却身似乔木般挺拔淡定的少年,只想到一句话来形容,少年之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心道……看来,他与沛南都看走眼了,这少年是有本事踏入樾麓书院的。

------题外话------

这章写得有些急,一会儿就回头来查查错字。

井的基坑开挖不宜间断,因此陈白起为不耽误工程,且等到一切都就位才会开始施工。

她准备挖井施工一事在青葭村内暂时选择保密,她趁着挖井工具与人手还没有齐备之际,便带着牧儿先去找井址。

牧儿在得知兄长是准备挖井之时,表情目瞪口呆,嘴里语无论次地便开始进行反驳,但陈白起却耐着心性,一样一样地将他混乱的思绪与不可能理顺,甚至给了他强大的信心。

这井,这水,她绝对挖得出来!

井址问题陈白起心中有了腹案,她于村中先闲逛,她截了一根细长的竹子,乃毛竹,她将其头处削尖,用火烤祛了水气,质硬而坚,便拿着它,一边以脚踱土一边以毛竹感受地底砂质湿润度。

这一日寻来,她心底大概也有了数。

另一面,她要在村中动工,陈白起决定先与“里正”打声招呼。(齐国从国到郡、从郡到县、从县到乡,从县到里,从里到村,这般层层管制下来,而里正则是一里之虽长。)

虽说在这村中找块空旷之地动点土挖点泥不过是件小事,还需不着找人来主事,更不需要特地朝上汇报,但陈白起身正却不怕事情闹大,她知道“陈焕仙”的名声在青葭村中是如何,她怕正经干起事来,却被村中一些闲杂人等使坏排挤,白白耽搁工程,因此便托季老汉帮忙,让里正发放一份简易公文。

这虽本是一件脱了裤子放屁的小事,可季老汉身为青葭村“伍老”(编入伍的居民统称伍人),正巧与“里正”多少有些关系,陈白起托季老汉送了里正一袋子栗米(约三十斤),如此一番,陈白起这挖井之举得了正证,有了“官方凭证”,完全相当于持证挖井。

村中人一开始并不知道陈白起瘸着腿,拿着根细竹在村子的土地上这里戳戳那里跺跺是为何事,只是他们惊奇陈懒汉竟也脱胎换骨了,这洗净了脸面倒还真是人模人样的。

可哪怕陈懒汉长好了,他们长久以来的成见依旧没有改变,于是,一个二个都闲眼相待,并不搭理他,只看他搞什么明堂。

等陈白起将村子西、北、南村几近查遍后,终于凭相关知识找到三处可施行挖撅的井址,而这时,莫荆的“辘轳”也已经打造好了,他弄过来让陈白起看一看成品。

陈白起蹲在“辘轳”面前,一边摩挲一边度量,只觉他所用木料结实坚硬,承受力强,且尺寸精确度高,本来她觉得相差两三个毫米问题不大,但莫荆却较了真,衔接处几乎看不到缝隙的,而上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嗯,的确很不错!

对于陈白起的赞不绝口,莫荆却不以为然,他自是木工活不错,以往成品出问题,只是缺少在数据上,如今数据这一对应上,成品自然精准无比。

陈白起如今只剩三枚刀币,还是之前给莫荆买东西给她剩下的,她想她既付不起他薪资,想来高冷的莫荆也不稀罕她的薪资,便邀他留下来共餐以示报答吧。

莫荆表示“勉为其难”地接受了。

莫荆走后不久,季老汉便笑呵呵地带着人手也过来了,总共有十个人,陈白起一看,都是年轻、猛有勇力之人,只是她估算了一下,认为需不着十个,只留下八个。

陈白起问其工人的工钱,八人皆声称他们是受伍老所托,不要工钱,只需供应一日二餐便可。

如今陈白起确是身无长物,听到八人这种客气的要求,心中自是对季老汉的体贴感激。

当夜,陈白起查阅“系统日历表”,只见初四宜“动土,破土”顿时便决定将施工日搁在初四一大早。

这日晴空万里,天气正好,人员、设备皆齐,便可正式施工。

陈白起施工之所,倒吸引了不少村里人围观,在得知她准备组织人挖井时,顿时哄堂大笑,各种奚落戏嘲的话不绝于耳。

前些日子里陈白起因牧儿一事开罪了伍婶,她心中不满,便到处去讲“陈焕仙”的小话,这令本就对她有意见的人更是看不得她,便伙集一群人前来滋事吵闹。

陈白起并不与他们争锋,她早就知道会有这样一桩事,气定神闲地直接取出里正开出的“工文”,声称他们若不服或者依旧要闹事,便可去与里正大人谈,若再不依或者他们更愿意去县内衙门“逛一圈”。

“陈焕仙”本就长相不俗,如今得陈白起的气质加成,仪容便是皎如玉树临风,她这般有条不紊地搬出令普通百姓闻之退避三舍的官员条令,所有人一下便被唬牢牢住了。

这村里一向说不过就骂,骂不过就打,打不过……那就改日再衅事找回场子,可没这种一开口便搬出官府来压人的无赖之人!

这完全不接牌里出牌的人,简直太丧心病狂了!

众人的脸一下变得又红又紫又白啊。

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就是因看不惯她这人而闹,彼此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犯不着闹到撕破面皮见官的程度,于是一个个交换了一个眼神,便碎嘴骂痞地只能怏怏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