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日军伏击的目的(三更)

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向特使汇报了战况,对于那支驻守在三十里堡的神秘部队更是浓墨重彩的进行了讲解。目的当然是对其近期作战不力的开脱,随便索要更多的援助。

日军可不是单单第二军在和清军作战。第一军从朝鲜分两路向进入华夏东北,一路已经攻占连山关,和占据摩天岭的清军形成了对峙。另一路则攻占了海城,但是被赶来的清军围堵在了那里。

第一军深入华夏内陆,补给物资全靠马匹来运输,两个战场离沿海都是数百里的距离,期间运输线还要严防清军的袭击。物资在转运途中的消耗也很大。

目前第一军和第二军就像两个挨饿的孩子,谁的哭喊声大,谁得到的物资就越多。大山岩一再强调这个第一志愿旅武器装备非常先进,编制人数也在两千以上,对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军事行动威胁非常的大。

派来的特使也不是个白痴,大山岩那种哭闹有糖吃的心态,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不过他是被大山岩口中描述的那些先进武器深深的吸引了。

连射武器,现在也不是什么新鲜的玩意了,马克沁都在欧洲推销他的机枪很久了。但是大山岩提及的大威力“臼炮”、装配了火炮的汽车、以及单兵手持的小型连射武器,都是他为所未闻的。

特使想要是能缴获一些这些大山岩描述的武器装备,带回国内,那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战绩了。第二军目前的战果真是乏善可陈啊。

那种装配了火炮的战车,一时半会的是缴获不了的啦,只能靠着河流和宽大的壕沟,把它们困在三十里堡。至于大威力“臼炮”,日军根本没见过它们的样子,那种诡异的弹道,就算你被炸了一天,你都很难确定它的方位。我们想办法缴获一些那种单兵使用的连射武器吧,大山岩对特使说。

于是,狡猾的日本人,选择了在已经多日没有发生交火的复州大道上,伏击第一志愿旅的巡逻队,期望能缴获他们手中的武器。

而和第一志愿旅战绩最好的小池俊一,就成了这次行动的指挥官。说道战绩最好,真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啊,因为他指挥的作战行动中死伤损失是最小的,就成了对穿越众战绩最好的人了。当然小池俊一那一手甩得漂亮的好锅,也成就了他战绩就好的美名。

他曾在战报中,把双方退回树林对峙,无耻的说成了把敌人围堵在树林里。这种文字把戏在月初还不足以给他脱身洗罪,但是在月底大家在对阵第一志愿旅中那惨烈的成绩单中,他就成了最耀眼的人了。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标枪”反坦克导弹离开发射管时,初速度是比较低,给人慢慢腾腾的感觉。内置的自动跟踪程序也在不断地进行修正,整个“标枪”导弹的运动轨迹看起来有点摇摇晃晃的。

就是这种起初慢腾腾,还飞起来还有点摇摇晃晃,看似萌萌的东西,其实是个大炸逼。

和迫击炮那种从天而降,毫无踪迹可寻的攻击方式不同,“标枪”的飞行轨迹是清晰可见的,发射后不离开发射地,敌人可以循着它的飞行路线来找到发射小组。

和毛子的有线制导的“短号”系列反坦克导弹不一样,“标枪”是全自动制导的,发射后可以不管了,它会按着瞄准时锁定的图像,自己修正飞行轨迹,直至摧毁目标。

日军有两门已经现身的山炮,发射小组瞄准其中一门发射导弹后,就马上隐蔽起来重新填装导弹。虽然说日军的70毫米山炮在一千五百米以上的准头不靠谱,但是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命去赌它不会人品爆发。

“标枪”导弹拖着尾焰,一头扎进了日军的炮兵掩体里。这个仓促修起来的掩体,对这种专门用于对付装甲目标和工事的导弹,完全起不到防护作用。

导弹的战斗部爆炸到来的巨大威力,完全贯穿了这个掩体,并引起了掩体内炮弹的殉爆。

轰,一声巨响。山炮的零件和日军炮兵的血肉碎片飞得到处都是。这支伏击部队的指挥官暗骂,纳尼,这个第一志愿旅又出新鲜玩意了。这个如同节日里燃放的大型烟花火箭一样的东西,竟然有这么多的威力,能穿透掩体工事杀伤里面的火炮。

日军士兵顺着反坦克导弹的飞行轨迹,去找寻敌人的踪迹。可惜,发射小组操作完毕就躲进了旁边的灌木丛里。日军没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发射小组在灌木林里熟练的装填着“标枪”导弹,日军还有一门山炮没有被摧毁,他们还要再出去搞一发。这一次,他们换了一个发射位置,瞄准,按键,转身走人。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自信。

“这里是秃鹫一号,日军两门山炮已经被摧毁,悍马车队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在空中担任fac的李思锋给导弹的攻击效果做了评估。

悍马车队马上开进战场,用车载的50大口径机枪朝着日军射击。失去了两门山炮后,日军再也没有武器的射程能够到悍马车了,勃朗宁50机枪一千八百米的射程,是村田13式步枪无法触及的天际。不顾,村田步枪够得着,11的圆头步枪弹又能对悍马的防弹装甲起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