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杨小东的疑惑

吃完晚饭,赵之一回到“小王子一号”在的那个炮位,车组的其它人早已经挖好休息的散兵坑,坑里还放上了简易的行军床。他揭开散兵坑上的伪装网,钻进睡袋,打算眯一会。

只是躺下的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回想着和杨小东的谈话,他知道和杨小东一样有速战速决歼灭日军想法的人很多,尽管他们想法的出发点都不一样。

但是他们不具备速战速决的条件啊,穿越者的武器装备和日军是有着严重代差。但是作战人员少是他们的硬伤啊,日军打不过你可以跑,你就那三百多号人还要守基地,还得提防清军这个猪队友,你拿什么速战速决。

反倒是日军对旅顺是志在必得的,你卡住陆上通往旅顺的道路,日军只能和你打。赵之一就是着计划打一次磨日军一次,拖得越久日军在辽东半岛上的形式越不利。

至于穿越者们的情况,那就得看“导演组”的剧本是怎么写的了,实在是“导演组”真人秀也不想搞了,把他们的补给掐了,他们也只能认栽,放弃绿漆区往东北老林里钻了。

其实,赵之一认为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是,日军被逼急了,从海上强攻大连湾炮台。大连湾里可是有栈桥,离金州城又近,这对日军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在补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日军极有可能从海上强攻大连湾炮台。

什么?你说日军直接从海上强攻旅顺要塞?你当日军海军的将军们是没念过书的傻子啊,和躲在厚重工事里的克虏伯岸防重炮对轰?别傻了,讨论这种可能性还不如研究下男足如何获得世界杯冠军呢。

这边赵之一转辗反侧,那边杨小东也在反复揣摩赵之一和他说的那番话。

今天上午他自己跑到指挥部应征这个“熟知”日军侵华历史的临时参谋职位时,抱着的是能稍微离开修工事这个体力活那么一小会的心态。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整个基地就他一个人跑来应征。幸好他能记住的那些东西,还勉强算得上有用。赵之一一直维持着他这个临时参谋的职位。

虽然穿越前还没进入社会工作,杨小东还没懂得离领导越近,进步越快的道理。但是临时参谋的工作显然要比拿着铁锹锄头挖工事轻松得多。他不想那么快丢了这个活,至少不想在工事没修完前丢了这个活。

反复琢磨,他终于有点明白赵之一的意思了。

清廷不能代表华夏,清廷的利益更不是华夏民族的利益。穿越者要维护华夏民族的利益,但是不代表为维护清廷的利益。

战争拖下去对清廷不利,但是战事的拖延对穿越者有利,这是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

清廷战败会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会损害所华夏人的利益,但是穿越者现在势单力薄,无法改变着一结果,只能积攒力量。

在清楚这个后,杨小东觉得只要和领导保持步调,他临时的参谋的工作有望保证了,起码要坚持到基地工事修筑完毕啊。

{}无弹窗去÷小?說→網』♂去÷小?說→網』,

大的作战方针制定后,赵之一就宣布结束会议了。这时候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穿越后的第一个夜晚就要来。尽早结束会议,好让各个部队的主官返回去查看工事的修建情况。工事构筑的进度要是没按计划走,晚上谁也别想睡好。

基地的面积本来就不大,假如晚上要抢修工事,那大功率的照明设备一打开,施工机械一开动。轮休的人睡不好,抢修的人又得睡,第二天赵之一手下就全都是一群无精打采的软脚虾。不要拿p得艰苦奋斗、连续作战来作风要求这些人。六个月前,他们还是职员、工人、农民、学生一群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即使经历了六个月的军事训练,但那也是按米帝少爷兵的标准来训练的啊。

既然决定了和日本人在这里玩消耗战,那比的就是耐力,可别一开始就没起个好头。只有让事情的发展都尽量按自己的计划走,才是最节省资源的。总是被动改变计划的那一方,总会有计划外的消耗,久而久之就成了消耗战中失败的那一方。玩即时战略游戏如此,真正的战争也不外乎如此。

军官们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指挥中心,朝着自己部队负责修建工事的区域走去。只有杨小东留了下来,赵之一看得出来,他要话想对自己说。

杨小东,就是那个号称了解日本侵华历史的大一学生。他的军衔就是下士,由于他“熟知”日军侵华史这一特长,被要求来列席这个会议。

杨小东长得白白净净,看起来有点纤弱。这要是放在穿越前妥妥的小鲜肉一枚,赵之一有点忍不住想问他,就他这身板怎么混过那个六个月的死亡培训的。

“老大,我有些话想和你说。”杨小东讲起话来也是细声细气的。

“来,过来坐。”赵之一招呼他坐近坐近身旁。

“抽烟吗?”赵之一递给杨小东一根烟。

杨小东摇摇头,表示不会。

“那喝点水吧,不要太拘谨。”赵之一看出他有点紧张,递给他一瓶矿泉水。

“有什么想说的,就大胆说。这里又没有别人。”赵之一鼓励道。

“老大,是这样的。我之前看过几张帖子,和几个专家的节目。内容呢,大致是说甲午日清这次战争,即使当年清廷没有投降议和,结果只会更差,有可能导致跟多的列强华抢夺利益。从而导致八国联军提前进京。”杨小东小心翼翼地说,不时还观察赵之一的脸色。

“哈哈哈,你是担心这个啊,我们和日军在辽东半岛的南端玩消耗战,不代表所有的清军玩消耗战啊,事实上我们也不属于清军的战斗序列吗,我们甚至连清军的友军都算不上嘛。我们和清军的关系目前只能算井水不犯河水。他降他的,我们拖我们的。”赵之一点了根烟。

“我们在这拖垮日军,是为了扩展我们的生存空间。你想一下,当日军被我们拖死在辽东半岛的时候,这里的清军还会剩多少,估计也快没了。”

“到时候,日军只有硬着头皮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攻击威海卫。进而再进攻天津,紧逼北平。走到那一步的时候,清廷自然会有人出来议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