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问茶

随着她悠悠的话音,屋里的气氛愈渐低落,再说下去恐怕姐弟俩又得抱头痛哭了,江寒赶紧出声打断她:“那你认识些什么茶?平时都喝些什么茶?都有些什么讲究啊?”

芸娘有些赧然地抹掉腮边已经掉下来的泪珠,回神应道:“我家常备的主要是乌茶,我爹爹肠胃不好,乌茶比之绿茶,汤色红亮,叶底稍暗,但脾性更温和养胃一些。外面茶馆卖的茶水应该都是以绿茶为主。”

“那就说绿茶吧,都有哪些,有些什么分别?”

江寒也不想了解那么多,只要能应付茶馆的事情就好了。她想得很简单,反正利来茶馆这种小茶楼,也不会卖什么太特别的茶,肯定都是些市面上常见的。她只是想从芸娘这里了解一些信息,这对自己明天的听听看看猜猜总有些方向性的作用。

“绿茶就有很多种了,有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苏州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这些都是绿茶中的佼佼者,每一种又分不同的品级……”

“信阳毛尖?不是古丈毛尖很有名吗?”

“古丈毛尖也有名,不过名气在咱们这附近的几个道府间,而信阳毛尖高品级的是要上贡朝廷的。”

那这得扯多远?再说她记这些要上贡的也没用啊。

“那这些先放一边,先给我讲讲你认识的,咱们这方圆几府几道比较有名比较常见的。”江寒急忙限定范围。

“咱们这附近有名的……那就包括你刚才说的古丈毛尖,还有就是玉皇银峰,高峰云雾,云台松针。”

“都有些什么特点?”江寒想了一下又接着补充道,“最好是外形特征——毛尖就不用说了。”

“玉皇银峰的特点,条状,微卷,有绒毛,香气持久,泡出来的色泽翠绿……高峰云雾则是,叶尖又较长,泡的时候尖子朝上,叶瓣舒展颜色鲜绿能沉入水底,茶香浓郁甜润,沁人心脾……而云台松针……”

“停!你说得我有些晕,最好还是帮我写出来。这样你可以把你知道的茶,管它乌的还是绿的都写出来,我自己对着去研究。”

丢下这句话,她就急吼吼地出门找纸笔去了。

挨了敲的江寒,气愤的出了屋。

走到院中才想起自己今天回家的目的是要跟老爹聊聊茶的事情……

她不想再回去打扰那师徒俩,只得去找芸娘。这可是位大小姐呢,曾经的生活品质远比他爹这种跑江湖的高多了,茶道什么的那都是古代小姐们的基础技能啊。

进得西厢正房,就见芸娘已经从隔壁刘家回来了,桌上堆了一些布料纸片,还放着两个大小不一的圆箍子,姐弟俩一个站一个坐,正一脸兴奋的拿着一些纸片在议论。

芸娘的西厢正屋布置与她的东厢相似,一间大屋分前后间,后间略小,用作卧室。前间略大,约有十来个平方,摆着箱笼与木桌。

见她进来,芸娘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起身将她拉到桌边,兴奋不已地说道:“姐姐你看,刘大娘不仅给我带了布料回来,还给了我这么多花样子。你也来帮我看看,咱挑个最好看的先绣。”

江寒拿起她递过来的几张纸片,发现上面画的花草还挺漂亮的,只是有好些她认不出来:“咱家也没有绣花的工具啊,针倒是有两根,线就只有黑线。”

“这些都有,刘大婶还给了我两个绣花绷子。”她抚开桌面上的几张纸片,左手捡出一把线,右手举着那两个箍子,兴高采烈地给她看。

然后又将几张纸片推到她面前:“这几张是我跟小安刚刚选出来的,姐姐觉得怎么样?姐姐快帮我选几张,我今晚就把它描出来。”

江寒被她的兴奋感染,认真对比起那些花样子,嘴里还问道:“大娘有没有说这些东西绣出来,多少钱一张?”

“不是这样算的,要看绣的是手帕,荷包,扇套,还是稍大一些的屏风,还要看绣出来成品如何。大婶说,落霞镇的绣铺里,手帕绣得一般的一张是五文钱,好的是七文八文。荷包和扇套贵一些,一个荷包绣得一般的就有八文钱,好一些的至少十文,扇套还要贵一些。屏风最贵,不过用的料子要求也高一些,我准备先绣些手帕荷包出来给刘大婶先看看。”

“你几天能绣一张手帕或者一个荷包?”

“以前在家没事的时候,一天最多绣完三张手帕,但是都是简单花色。荷包花色简单的一天能做一个,花色复杂的可能至少要两天。”

“就算每天绣两张手帕,按最差的算,一个月也有三百文,跟我在茶馆月钱一样——哇塞,以后你就是咱家的顶梁柱啦!”

“月姐姐,‘顶梁柱’不是这么用的吧……”一直在一旁不说话的小安幽幽说道。

“无所谓啦,反正以后你姐姐就是这家里挣钱多啦,咱家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挣钱嘛!”江寒嬉皮笑脸地伸手揉他的脸,接着又嘴角一弯,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要是明天起我能拿到客人给的赏钱,每个月应该也不止三百文的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