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战城南,死郭北

唐残 猫疲 1510 字 8个月前

而在江陵城中,作为全民运动会正式开幕之前的余兴节目,却是湖南境内的飞山蛮、梅山蛮等最后一批土蛮部族正式降服的纳土献表仪式,

其中飞山蛮来自邵州(今湖南邵阳)境内,又称飞山峒蛮。飞山峒僚、溆州蛮、武冈僚等等。因其地有飞山而得名。有谓因居民蹿山如飞故名。秦称黔中蛮,汉称武陵蛮。目前有四大“蛮酋”(亦称“款首”):

一是潘金盛,人称潘大虎,据东南八峒,以飞山峒为中心;二是杨承磊,人称杨神勇,据西南五峒,以锦屏峒为中心,常与潘金盛联合;三是昌师益,据东北三峒;四是杨再思,人尊杨太公,据西北四峒,以朗溪峒为中心。

而梅山蛮来自叙州境内(今湖南娄底市新化、安化),春秋战国时称“荆蛮”,汉代称“长沙蛮”,隋代称“莫徭”,唐代称为“梅山蛮”,算是当地民风彪悍的又一大土蛮群落。(也是后世苗族和侗族的祖源之一)

“梅山蛮”亦分为十峒,为首者称为“左甲首领”、“右甲首领”,或“峒主”、“峒长”等。峒民有扶、苏、向、兰、青、赵、卜等姓,还有为逃避战祸迁入梅山定居的外姓,如陈、邹、刘、罗等。

他们本来常年生活在山高林密的江峡支流两岸,而依托诸多地形破碎的山间谷地和河流两岸,小块的土地结寨围峒聚居,农耕兼以畜牧、狩猎为生;但因为当地的出产相对单调和匮乏,盐铁绢布等日常物用都需要外界输入。

因此,因此与唐地的交流也相对密切的多,在语言习俗的开化度也高于那些形同割据自立的西原蛮之类。只是在年成不好的时候,为数不少土蛮壮丁会在村寨头领的带队下,定期出山道唐地来“谋生”。比如参与贩运和卖苦力。

但如果当地官府庸碌无能或是软弱可欺的话,也会有人就地转为做无本买卖的盗匪,而加入到相应的水盗、山棚团伙当中去。而遇到官方比较强势的主政者,他们也会顺理成章的屈从麾下做个任劳任怨的顺民,乃至主动投军为之当兵卖命。

因此,历代主政荆湖的守臣、连帅,一般都会多少招募一些这些悍勇敢拼的熟蛮,以充行伍阵容或是戍守外地或是延边备寇。就像是当年高骈收复安南的远征军当中,就有这些湖南诸蛮的身影。

而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曾经在高骈任荆南节度使时就追随在麾下效力,后来又从淮南境内率部逃归澧州割据一方的蛮营兵马使向助,也是其中分支之一的石门蛮(今师门土家族自治县)的出身。。

本来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要到北宋才开始初步在当地设立县治,然后到了两宋之交的湖广大开发当中,才随着军事屯垦和平定,而彻底纳入到传统官府的直接统治麾下。不过在这个时空,他们却遇上了太平军这个史无前例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