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仗打完了,还要进行一次裁军,至少在陆军的开支上会节省一大笔钱用来搞民生经济,没有经济支撑的军队,很难有大的发展。
“要不要我替你去东北盯着点?”朱总司令问。
“战事吗?对于老胡我很放心!”
胡国山的能力廖凡一点都不会怀疑,他想不出把朱总司令安排到东北的理由。
“我当然不是去替你盯着东北的部队,日军的地下工事总要有人专门盯着,现在老胡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关心吧!”
胡国山每日要关心上百万部队的作战情况,对日军的地下工事并没有完成的系统来管理,需要一个人帮着胡国山来管理。
“嗯……这样吧,带上几个你熟悉的人手去东北,最好他们对地下的事情有一些经验!”
廖凡想了想,他们要想真的减少自己部队一方的伤亡,必须要弄到地下工事的完整规划图。
“乐意为您效劳!”朱总司令开玩笑说。
“嗯……喵主席要是知道我派你去东北,估计又要臭骂我一顿了!”
“哈哈哈,老喵可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他想的比较多,至少比我多,人想多了,就容易失眠,然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会让一个人感觉很累。”
“至少他的政治思想我是比不上,行了,路上注意安全,什么都好好准备一下,东北可不比洛阳!”
战争就是军人的工作,不分年龄,不分职位!朱总司令也算是一代老将,做事稳妥,把事情交给他,廖凡当然放心他。
唯一让廖凡不放心的就是让朱总司令天南海北的奔波,他们这一代人为国家已经付出了很多,虽然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但是有些人注定已经成为了国家某些事情的象征。
其中朱总司令虽然已经深居简出了,但是无疑他也是这个国家很重要的一个象征,如果他在征战中出事情,是对国家一个巨大的打击。
民众需要鼓舞,他们的底气除了来源于百万军队之外,还来源于这些老将,有他们在就顶得上百万军队。
“放心吧,我老朱也是戎马半生的人,皮糙肉厚的,难不成东北的蚊子比南粤的蚊子要大上好几圈。”
“朱老总说笑了,军事上的能力您不输任何人,而我只不过运气好而已!”
“你竟然还谦虚了起来,这不像你的风格!行了,我不在家,还有老彭在家里,他会帮着你处理很多事情的,至少家里的事情有你们两个在,我并不担心。”
战士们想家是很大的一件事情,好在他们不是孤独的一群人,每天的训练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很多事情。甚至有些不需要训练的军官怕自己闲下来就想家,主动到训练场上训练。
远在洛阳的廖凡收到了何国兴的电报,何国兴可以直接给他发电报,这是廖凡给何国兴的特权。
“朱老总啊,战士们想家了!”
廖凡半躺在自己的椅子上,电报放在桌子上,他了解战士们的感受。
“我虽然不了解当初你派他们出国时的情况,但是现在让他们回国很难吗?”
对于东北的局势朱老总有些了解,以东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再加上全国后勤的额支援,这场仗即便是打的艰难,也能够打赢,为什么非要安排何国兴带着部队一直驻守在河对岸的异国他乡。
“回国的道路不难,但是他们牵制的日军有五十万之众,五十万之众啊,不用日军全都派到其他方向去,就是拿出一半来投入到正面战场上,我们可能就要多损失几万官兵!”
廖凡何尝不知道河那儿有什么布置,日军经营东北多年,当初是为了防苏俄,现在真的成了中国军队的心头大患。
当初廖凡在山西也遇到过日军地下工事,但是那个时候日军经营没多长时间,用能够炸开一个口子。
而东北的日军地下工事比之规模与坚固程度犹如云泥之别,单靠他们的土办法根本就炸不进去。
“日军学会了八路军的地道战,这才是我们最棘手的问题,他们的地道可不只是挖出来的简单坑道!”
廖凡虽然没有亲身去体验过什么叫地道战,也没有亲眼见过日军在东北修筑的地下工事,但是廖凡在太行山也用这些办法来对付过日军。
然而日军学的更精髓一些,他们的地下工事一应俱全,不但具备军事能力,还有储藏能力,就在地下生活个年都不成问题。
尤其是对于日军地下工事的情况,他们一点也不熟悉,就像一个人被扔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里,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一样。
廖凡爱兵如子,他可不会让士兵去打一场毫无头绪的仗,一旦深入不了解情况的地下迷宫内无异于送死。
朱总司令听到廖凡没有再说让何国兴撤回来的问题:“苏联人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了,没在这方面为难我们,看来是苏联人还在欧洲那边还没有腾出手来。”
当初何国兴他们之所以去苏俄,是按照廖凡的意愿去换取中国所需要的技术。自从两个国家有了嫌隙,虽说没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但是也绝对不会再像以前那么亲密。
而且廖凡现在的想法就是防着苏俄,当这场战争结束之后,两个军事大国必然会有积攒下十几年都消耗不完的军事物资。
要知道陈旧的东西积压的越多,对新事物的产生越不利,虽然大规模的战斗不会发生,但是小规模的边境摩擦肯定会发生,至于谁正义谁不正义历史都说不清楚,反正战争都是打着正义的幌子在为自己谋取利益而已。
“我以为这场战斗摧枯拉朽,没想到最硬的一仗还没有开始。”朱总司令说。
“三百多万日军,地面上这一仗也是硬仗,就是不知道日军在地底下储备了多少物资,能够让他们生活多长时间,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一年,我也就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