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制造是一个大问题,但是自从他们吃透了坦克的技术之后,他们造坦克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现在的坦克,要有专门的坦克研发部门,给我们的坦克升级改造!”
随着未来国防的不断变化,对坦克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研发自然也能停下,未来陆军想要称雄,一定离不开先进的坦克。
“各制造厂都会有研发部门的,以后这些坦克制造厂也会分家,谁的坦克先进,我们的军队就用谁的,得到的资金支持也会越多,其他的坦克制造厂只能跟在后边喝汤!”
资金和竞争是先进武器发展必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竞争,他们几十年的装备一成不变,肯定是要被挨打的!
“嗯,就是要这样,还有一点,我过的领土面积大,各式各样的地形都有,沙漠,草原和山地以及江南的水网密布,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样式的坦克,所以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只发展重型坦克,轻型和中型坦克也要发展,相互搭配才能够发挥出更强的战斗力!”廖凡建议。
中国有广袤的领土也意味着更复杂的地形,不同地形需要不同的坦克,如果把重型坦克开到江南水网密布的地区,有公路还好,但是如果没有公路再遇上连绵阴雨的天气,重型坦克非常容易陷入泥沼中,到时候就成了固定的靶子。
“还有将来我们国家还会做军火上的贸易,当我们生产出一款新式的坦克之后,要再跟进生产一款低配版的坦克,不用量产,只是做出一个样本来就行,到时候用来出口!”
军火是一笔大买卖,将来廖凡肯定会做这些生意的!军火来钱快,有钱了才能建设国际。
“凡哥,我们的坦克还能出口?就我们现在的技术还都是从德国人和苏联人那儿借来的!”杜伟泽婉转的表达了他们生产坦克的技术都不是自己的,怎么出口,即便是出口能竞争的过别人吗?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这都不敢想,看来我们国家未来的坦克也就是这样子了!”
廖凡看了一眼杜伟泽有些不满,他们的坦克是偷得技术不错,就是偷来的也是他们自己的,而且未来技术进步,说不定他们就能造出全世界最好的坦克来。
杜伟泽看了一眼廖凡的表情知道自己惹到廖凡了,廖凡最怕的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担心坐在领导位置上的人,不思进取的思想!
“凡哥,我的意思是现在全世界都处在战争的状态中,镁国和苏联肯定不屑于买我们的武器装备,而其他的国家也没有能力支付其高额的战争费用,让我们提供他们武器吧?”
“这就不是你该操心的事情,你们要做的是把坦克做的更好,更强大,更先进,至于怎么出口那就要看我们的本事!”
武器出口当然不会在二战时期进行,战争之后,世界处于另外一个局面,局部战争将会不断爆发,各小国要自保,但是自己又没有技术,只能花钱从别的国家购买武器。
“是,我一定会督促我们的研发部门,尽可能的提高坦克的一切性能!”
坦克和飞机在未来国防中都属于常规性的武器,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直保持着不便!而且常规武器想要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比较难,因为固定的思维已经让人对这种武器产生就应该这样子设计的思想。
当然廖凡也不需要他们的设计人员把武器设计的五花八门,武器该有武器的样子,但是要加强的必须要加强。
“还有现在你们的工厂越来越臃肿,管理的部门也越来越多,一些看似对军事不太紧要以及能够转化成民用的工厂都承包出去吧,至于不涉及军事的技术能够转让也一切转让了!”
随着发展,他们对很多东西的需求不用再那么严格,非要都用作于军队!比如汽车行业,他们没有必要非控制在手中不可,完全可以转化成民用的工厂,然后由军队直接向这些汽车制造商下达订单!
杜伟泽也知道,随着他们承接的军事武器越来越多,他手底下的部门也变得种类纷杂,生产什么的都有!从而也导致了各部门的臃肿,甚至监管方面也开始渐渐的不到位!
尤其是一家独大的情况渐渐的开始发生,出现行业上的垄断,军队可以强行压价,但是一旦用到民用上,就会出现各种难度!
如果把这些工厂承包给个人,全国各地都有生产的厂家,即便是有一两家出现太高价格的情况,百姓可以转到其他厂家去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再加上当地部门的严格调控,有些百姓需要的东西会非常轻松的流入到百姓家。
廖凡来杜伟泽这儿给杜伟泽下达的命令就是精简他们的机构,让他们的部门更有效率的去提高对军事专用武器的生产和把关。
对于那些民用的东西,能够让商人去生产,提高社会的生产力而且还能够增加百姓的就业率,这可是一举好几得的安排。
对于自己所属部门的臃肿杜伟泽越来越有体会,各部门的用人原来越多,尽管如此还是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开出来的工资也越来越多,这可都是纳税人的钱,没用到关键地方,都用来开工资了!
既然有了廖凡的命令,杜伟泽也将毫不客气的精简他们的部门,这也意味着有很多尸位素餐的人要失去自己的工作,但是同样有一批好的技术人员将会得到更高的工资!
行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习进步,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否则一旦有了铁饭碗,大部分人就会变得慵懒起来,不思进取,这样会培养一个民族的惰性,不利于整个民族的发展!
既然沈正文不管饭,那么到了杜伟泽这儿,杜伟泽就必须要管廖凡吃饭!虽然杜伟泽有些不自在,但是还是尽可能的妥善安排廖凡。
这次吃饭最不自在的是廖凡,因为杜伟泽还拉着他手底下的几个部长来陪着廖凡吃饭,一桌子人虽然廖凡认识,但是这种应酬真的不是廖凡所擅长的,匆匆吃饱饭,廖凡就找地方休息!
他要在太原等沈正文的消息,尽管他们的通讯工具已经非常发达,有电话,廖凡身边也随时有电报机跟随,不可能错过消息!但是这次会议商讨完之后,廖凡要知道他们定下的初步方案,如果可以开设三条生产线,他们一年之内就能够完成所需要飞机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