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为民跟傅宜生之间的联合作战失败,不管是什么原因,新三十三军必须要谨慎小心,一个失误可能就是成百上千条人命的牺牲,在这场战争中,谁都想活下来,看到战争的胜利,所以每一个指挥官必须要吸取任何教训,为自己的士兵负起责任。
大半个团的伤亡,对李为民来说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虽然相比于以前的战斗,这点伤亡人数根本就微不足道,但是以前是胜利的伤亡,而现在是失败的伤亡。
李为民看着自己被打残的一个团,心痛万分,这个团的团长和副团长全都阵亡,最大的军官只有一个营长,全身伤痕累累。日军为了围歼他们动用了近一个师团的兵力,能够从包围圈里活着出来已经是奇迹了。
“从今天开始这个团就归你管,我不会取消这个团的建制,但是我也不会给你提供一兵一卒,这个团能不能够在你手里重新爬起来,一雪前耻就看你这个当团长的!”
李为民把被打残的这个团交给了自己的警卫营营长,他不能够因为这个团打了一次败仗就把这个团的编制给取消了,但是这个团的军官十人中八人阵亡,他必须要找一个有能力的军官重新把这个团拉起来,然后再恢复战斗力。
“没有人是常胜将军,我需要的是百折不挠,失败了我们可以爬起来,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民族精神!”
李为民对活着回来的士兵大声喊到,他需要树立战士们的信心,一支部队的信心来源就是组成它的一个又一个的士兵,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够成为一支真正的铁打的部队。
入冬,雪花飘零,覆盖了长城内外,世界变成了一片白色,遮盖了战争留下的创伤和污秽,然而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还在继续,为了讨口饭吃的流民从关内跑到关外,又从关外跑到关内,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仍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前路茫茫,随时会被冻死饿死。
李为民战在长城的烽火台上看着北方的茫茫雪域,心中感慨万千,今年他们恐怕没有机会收复那一片失地了,可怜了那片土地上的百姓,恐怕过年还要忍受小鬼子铁蹄的欺凌。
同样失败的傅宜生倒是比李为民要看的开,其实他也不算是看的开,而是习惯了这样子,当初从察哈尔地区一路撤退到包头,然后包头又被敌人攻占,一路败退,也留下了一路的尸首,等白雪化尽,可以看到草原上的白骨皑皑。
这次联合作战如果没有李为民的那一个团在日军的包围圈里,说不准他手底下的一个团恐怕根本就坚持不住半天的时间,现在能够撤退出来,傅宜生很高兴。
“李老弟,战争本来就是这样此消彼长,哪儿只有占便宜不吃亏的,我们跟小鬼子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胜少败多,五个士兵换人家一个小鬼子,这一仗我们用两个人换人家一个,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了!”
中国士兵训练不足,装备差,补给困难,这一系列的问题,打成这样,已经让傅宜生很知足了,只不过是没有收复失地而已,等明年天暖之后,他们可以再来一次!
太行山驻地廖凡的指挥部内,电报频频传来,是从长城防线上发来的电报,三天前,李为民就已经把指挥部从大同搬进了前线的指挥部。
就在三天前,李为民跟傅宜生的第七集团军进行联合作战,准备一举击溃在绥远地区苟延残喘的日军。然而这中间却出了问题。
一开始傅宜生和李为民都认为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然而就在最后他们要彻底把日军一个旅团给包围的时候,突然日军的援军到了,而且他们将要包围的日军根本就不只是一个旅团的兵力。
李为民的第一反应是日军增兵了,但是他的情报系统却没有收到任何日军增兵的消息,李为民开始紧张不安,总觉得这件事情并不简单。
就在李为民跟傅宜生商量暂时撤退的时候,却出问题了,傅宜生的一个团和李为民的一个团被日军一个师团给包围了。日军在绥远地区突然多出来了两个师团的兵力,他们却没有一点消息。
经过两天的拼死营救,最终两个团成功突围,然而这两个团也失去了战斗力,连一半的兵力都没有保存下来,活下来的士兵中又有一半是伤病。
谁也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们在进攻前夕还对日军进行了仔细的侦查,在绥远地区日军根本就没有剩下多少兵力,可是一夜之间多了两个师团,日军是怎么办到的。
得知情况的廖凡当然不会装糊涂,他下令让李为民把事情彻底搞清楚,这件事情绝对不是偶然出现的。廖凡开始心神不宁,他想起了前段时间寸奇的直觉,虽然直觉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时候却十分准确。
廖凡不敢大意,他在下令让李为民彻查这件事情的同时,也下令让胡国山小心防备,日军可能已经集结起了向他们发起进攻的兵力。
从小规模的战斗上可以看出来日军的单兵战斗力仍然不俗,只是他们的参谋在谋划上有失水准,而且指挥官的决策能力也不协调,不过廖凡仍然不敢轻视这样的对手,一旦自己出现失误,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相比于家大业大的中央军,他们可以放弃中国大半江山躲进西南边陲,偏安一隅,但是新三十三军不能够后退,因为除了太行山,他们无处可去,天下之大真的再也没有了廖凡和新三十三军的容身之处。
“冈村宁次那个老鬼子到底要从哪儿下手?”
在新三十三军和日军的前沿,日军最近频繁出击,他们根本就不计伤亡代价,廖凡很清楚这是日军在试探他们的防守薄弱处,为他们接下来的进攻做打算。
廖凡的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无论小鬼子怎么骚扰,无论敌人漏出多大的破绽,他告诫前线的部队坚守不出,敢有违抗军令者军法从事。
岗村宁次当然也不会闲着,他苦苦寻求破敌之策。他跟廖凡也算是老对手了,冈村宁次在武汉的时候就打过太行山的主意,只不过是冈村宁次指挥两线作战,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