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一封电报

抗日之战将传奇 尘土nn 3305 字 8个月前

“遇到什么问题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最近来我们部队当兵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样一来我们就急需要军官,我想不如在太原干脆我们组织一下,有点能能力的年轻军人都集中起来培训一下,最起码掌握点知识将来在战场上说不定还能够有点用处呢!”

“你这想法不错,你老胡什么时候知道看书的重要性了?”廖俊然对胡国山刮目相看了,没想到胡国山突然有了这样的意识。

“嘿嘿,就是没事儿瞎琢磨的!”其实胡国山这间断可是看了不少书,深知了有知识有文化还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这儿没有什么人可以组织起来交他们的,一时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嗯……这个好办,给你们军长发个电报,把驻地内军校出来的军官送一半到太原来,先把框架搭起来,母鸡下蛋,再用蛋孵鸡,早晚有一天,我们军队会越来越有知识的!”

太行山驻地内的军校虽然由于战斗的缘故,教学经常性的停课,但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还是攒下了点家底,能够在太原撑起一个分校还是可以的。

整个山西刚刚被收复,好多事情要处理,当地的民生经济都落到了他们这些人的头上,一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是常有的事情,好在下边的团级部队能够处理部队上的事情,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给师部打一个报告就行了。

从太行山一路走到今天,新三十三军这些军官的能力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出了政治上仍旧是个糊涂蛋之外,其他方面的事情处理起来也算是游刃有余,不用每天焦头烂额。虽然没有什么大政绩,但是维护当地的秩序,让老百姓能够安稳的发展还是可以的。

随着新三十三军的壮大,来新三十三军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尽管有些是滥竽充数的,但是对于新三十三军来说,只要有手有脚定然能够有事情可以做。而刘德云和沈正文他们由于原先的身份,用他们的身份吸引了不少青年学生到太行山来。

这些年轻的学生,虽然他们平均年龄只有十七八岁,但是他们给新三十三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他们年轻的思想也为太行山增添了一丝活力,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新三十三军也算是后继有人,只要过上两三年,这些年轻学生必然也会在政治中展露头角。

廖凡的宗旨就是给有知识的人尽量提供最好的舞台,供他们尽情的施展,从来不害怕他们出错,毕竟那年轻还有改错的机会,不像廖凡现在没走一步都要避免任何错误,因为做的越大他们走错一步就可能把新三十三军或者说整个中国都带到一个悬崖边上。

随着新三十三军控制了整个山西大半部分之后,部队秋毫无犯也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新三十三军中当兵,让他们保护自己的家园免遭日军再次侵犯。

同样在中条山刘春刀除了搜集日军留下来的重要军事物资之外,也积极的维护当地秩序,给老百姓的一个安定的生活,由于山西很多地方发生过流民事件,很多老百姓手中没有多少粮食,刘春刀向廖凡打报告,到明年秋收之前,不向当地百姓收一粒粮食,而且还把小鬼子留下的一部分粮食拿出来分给当地的百姓。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春刀师也迎来了一段时间段的募兵,一天之内的从各地来参军的年轻人都挤破头来报名。

清晨时分,太行山指挥部内收到了一封来自重庆新三十三军办事处的一封电报。

接待丁政委的事情全都交给了廖俊东,胡国山在写完了自己的检讨之后就有了时间,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招兵。

士兵是部队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份,而且他们防区越来越大,在没有正确的社会秩序之前,他们需要大量的部队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和发展。当然在这之前胡国山叮嘱赵才柱把回乡的流民安顿好。

因为发生过流民,再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许多人为了一口饭吃,就从军了,仅仅第一天的时间,登记参军的人数就有两千多人。

部队的迅速扩充让胡国山明白,他们的军官需求会越来越大,于是各班排的战斗骨干都得到了提拔,班长成了排长,排长成了连长,仅仅五天的时间,胡国山师底下的要给营竟然有了五千人的兵力。

胡国山看着下边部队提交上来的报告,心里有点兴奋,但是又感觉不可思议。

“师长,我们不能再这么做了,这样下去,我们部队原先的战斗力都要被虚削弱了!”

部队迅速扩充,士兵训练不充分,战斗力底下,打起仗来可不是靠的人数,而是靠优秀有经验的老兵,如果部队中的老兵比例迅速下降,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部队战斗力在下降。

胡国山也知道这样下去,他们师的战斗力因为士兵的参差不齐,可能连二流的部队都不如了,到时候发生紧急的事情,打一仗这样的部队就散架子。

“通知各团,每个团在补充完兵力之后,把所有人都统一起来,有军部负责训练新兵,到时候对新兵进行统一整编!”

结果可想而知,太原城内根本撑不下新兵训练队场地,无奈之下,胡国山只好把新兵训练的场地转移到了太原城外,然后从各部队中挑选老兵对这些新兵进行训练。

每日响亮的口号在太原城外响起的时候,整个太原的老百姓心里也都觉得安稳,总比小鬼子在身边瞎嚷嚷来的好,也正是因为太原不再成为最前线,当地老百姓也开始安稳的求发展。

就在胡国山紧张的招兵训练的时候,廖凡从太行山驻地给他发来了一封电报。

“凡哥,到底是咋想的,我们牺牲了好多战士才有了这么好的局面,还要让出去,这让战士们心里怎么想?”胡国山的脾气一点都没有改变。

“我好像听到有人在发牢骚呢!”廖俊东走进来说道。

“廖大哥你怎么回来了?那边的事情搞定了?”胡国山问。

“哪儿那么容易搞定?还不如杀小鬼子痛快呢,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政治这件事情红心进去黑心出来呢!”廖俊东无奈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