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家姑娘好像是小学毕业就没读了吧。现在这年头起码得初中毕业吧,嫁人时说出来也好听点,所以我早就说,咬着牙都要让我家丫头读完初中,就是为了不让她被婆家看小。”
几个家里有女儿的妇女都纷纷赞同。家里有儿媳妇的也撇了撇嘴勉强认可。
王二姐是村长的大儿媳妇,一直在旁边洗着衣服听他们八卦,这时也透露了句:“嗐!我可听说那知青有个老相好的,就是那个叫苏艺的女青年,长得很招眼那个,之前跟姓沈的青年闹掰了,现在好像又想回头了,没准人家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同一个地方来的老相识呢!”
六婶就叹道:“唉,要真是这样,可真是惜了这老李家闺女,哪都不比别人差,就是这文凭不够人家高,才被人嫌弃了。当初怎么不读多几年,就急着嫁人。”
“这苏艺我也见过啊,还真不是省油的灯,总是装得柔柔弱弱的样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啥都等着别人帮,我家那口子一见到她呀,连自己老母叫什么恐怕都忘了,就知道盯着人家想献殷勤,自己老婆在这受苦受累却一点都不心疼!难道世界上还真的又有狐狸精转世不成?”
“可不是吗!我家土蛋也是,整天偷偷看人家,说就想讨那样的媳妇,我看哪有什么好的……”
“可她穿的裙子是真的好看,要是我有一件,我也舍不得穿着干活弄脏了。”
“可惜你没人家那么好命呀,也没人家好看,能让男人争着抢着帮你干活!”
“我呸,我撕烂你的破嘴!”
……
李正阳不愧是路子够野,没几天还真就给李茹弄回了一套完整的课本。据说还是他以前一个同学的学霸哥哥留下来的,正好满足李茹的要求。
从那天开始李茹就不再瞎晃悠了,这七十年代的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能引起她兴趣的,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甚至小说杂志那些诱惑都不存在,她一头扎进了中学课本里,像干涸的土地吸收雨水一样补充着上辈子没学到的知识。
她比一般的初中生年纪大了点,不方便去学校跟着10岁出头的孩子一起上学。好在她领悟力还算不错,书上笔记也做得扎实,有不懂的地方她也可以去问邻居在读初中的小孩。
她不再像村里有些人那样,认为文凭只是一份好看点的嫁妆。她学知识的过程是快乐的,充实的。她觉得爱上学习是重生给她最好的礼物,起码目前来说是这样。
就这么过了一个月,天气渐渐变得暖和了,李茹在读书学习的空隙还给家里人都做了一双鞋。她以前学不会,也不爱学,这次她耐心又虚心地跟李母学会了纳鞋底。当靠自己一个人成功做出第一双鞋时,她感到一种花钱买不了的满满的成就感。
也是在这时,知青舍里传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李正阳打听回来的消息是,苏艺把村支书的儿子告到知青党支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