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后,苏青领到了她的号牌,内场的兵士查验无误,等齐十人,就带着这一队考生入场。
县学的办公场所已经封住,兵士带着一行十人,绕到后面,一排排整齐的号舍出现在眼前。灰岩灰瓦,干净整洁。每间号舍面积有四平左右,靠墙有一张窄木床,跟火车硬卧差不多大,上头铺着一张干净的竹席,左前方有桌有椅,右前方是一块齐腰的挡板,供人进出。
老实说,这环境比苏青想象中好多了。
要知道,各地号舍都是当地衙门出资建起来的。所以这号舍好坏,一跟当地的财政收入挂钩,二跟主持修建的父母官的良心程度挂钩。
各地号舍都不一样,有那种十分有文人气韵,前有池水碧树、后有花窗弄影,有软榻卧,有八仙椅坐,文思枯竭了,还能起来踱步的那种豪华版。也有那种建得十分潦草,阴天漏雨,阳天炙热,进去转身都难,一块薄木板,又当床,又当椅子,当床还得蜷着睡的那种寒酸版。
而绝大部分时候,后者居多。
所以眼前这号舍已经很超出预期了。苏青找到自己的位子,左右看看,既没挨着茅厕,也没处在风口,看来运气不错。苏青翻起挡板,进去坐下,取出笔墨砚来,考篮摆到床下。
现在考试还没正式开始,考生还在陆陆续续入场。
这会儿看不了书,临时抱不了佛脚,场内又不让说话,虽然左右都不认识。
苏青枯坐无聊,取出水壶,往砚台滴了水,试探地开始研墨。巡场的兵士看了苏青一眼,倒没喝止。苏青就拿出十二分的养气功夫,磨起墨来,一来打发时间,二来节省功夫。
直到苏青磨出满满一砚台墨,考生终于入场完毕。
谢县令宣布开始考试,令人分发答卷纸和草稿纸。
有一样苏青不习惯的,就是考试题目不是印在卷子上,与答题纸一起发下来,而是写在一块薄木板上,跟展览板似的,由两名兵士举着,在号舍间的过道间巡回展示。不过,这个是孟老夫子一早就提醒过的,所以就算不习惯,苏青在看到题目后,也第一时间抄在了草稿纸上。
抄完题目后,苏青先审题。
《圣谕广训》需要默写的是第十三篇的最后两段,苏青先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没问题。
然后是试帖诗,赋得“湖光尽处天容阔”得“天”字五言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