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的题目就不好猜了。
时下八股文出题,是任意抽出两句不相干的话,掐头去尾连在一起,称为截搭题。四书五经共五万多字,就算缩小目标到他们刚学的《孟子》,范围也太大,苏青压根没准备白费这工夫。
孟老夫子其实已经放水,县试的两篇八股文减少到一篇。题目范围也如她所料,限定在《孟子》里,甚至连截搭题的题目内容,也只分散在相邻的文章中,大大减轻了难度。
本次八股文的题目是《王如施仁政于民,斯天下之民至焉》。
八股文这种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共八部分组成。八股文与试帖诗类似,一样有句子长短、对偶押韵等要求。幸运的是,对偶排比不需要全文都这样,只需在后四部分各有两股排比即可,如此合计八股,这也是八股文名字的由来。
抛开文法要求,八股文与议论文有些类似。
首先要有一个论点,开篇点题,然后稍加阐释,再层层论证,最后来个有力的收尾。
孟老夫子给的题目里,上下两句,都出自孟子与梁惠王的对答。理解起来不难,王上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那么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八股文写的时候有一个宗旨,要模仿古人的口气说话,号称是“代圣人立说”。
所以这篇八股文的破题,就可以从圣人劝皇帝的角度,阐述该怎么施仁政,才能得到天下百姓归心。有了中心论点,后面一步接一步推进,就好施展了。
确定了要写什么,接下来,就该想要怎么写。
对于苏青来说,用文言文写作才是最大的难点。
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的语法很不相同,比如词性活用,比如祈使句、倒装句,这些在现代书面用语中并不常见,但在文言文中却是常用句式等等。
如果给她一篇文言文,让她翻译成现代文,那倒是做惯的。但要反过来……就跟初学英语的人,写英语作文一样,总会不自觉套用汉语语法,仿佛是对的,但仔细一看文法混乱,不伦不类。
但就算这样,苏青也只能用这个笨办法,先用白话文写出来,再翻译成文言文。
就这样,苏青头发差点都揪秃,才堪堪在孟老夫子收卷前,把最后一个字挪在正式的卷子上。交完卷子,苏青不敢想考试能拿几名,准备忘掉不开心的事,放纵一小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