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兄。话不能这么说啊。明明两家都能得利的好事,他们偏偏要一家赚,连一点面子都不给七兄你……”
“他们能赚得更多为什么要让利给你们?我面子,我面子全是给你们丢的。”想起方才跟韩冈的对话,章惇就一肚子火,一群丢人现眼的货,“关西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高人一等,花了那么多钱去开发新技术,当然要赚回来!”
章恺还在辩说,但章惇已经不想听了。
只看着兄弟嘴里一条鲜红的舌头在翻动,他却一句也听不下去。
福建商会在章恺的掌握下,的确财大势大,但技术上的进取心,全然没有,
若论工业技术水平,天下无一家能出关西之右。即使是将作监、军器监,如今也已经被关西抛出了老远。
炼铁高炉,关西正在修建的最新型号,容积已经高达十万升。建成之后,平均每天出铁可达千石。仅此一座,便可胜过二十年前全国一年的产量。
如今辽国十万铁工拼死拼活,一年的产量,同样也远不及这一座高炉。
军器监的京北铁厂和徐州铁厂,民用器物的销售额一年低过一年,而关西的铁器,则是年年增长。
“因为我们在技术上的投入足够多啊。”
韩冈说这句话时的自负,章惇现在记得还很清楚。
过去新旧党争,争的是国本,变法还是不变法,说到底就是钱归谁。朝廷多拿一点,巨室豪族就少拿一点。
如今东西两家争执,争得也不过是利益。但利益的损益,就体现在根本理念的差别上了。
何者为工商之本?
技、工、贸三件事,哪个该排第一?
有气学在,有自然学会在,谁也不敢说贸易第一。但能坚持技术第一的,就只有关西一家。即使是福建商会,都被使用低成本的工人带来的利润吸引走了。
“道理其实很好懂,之所以关西能够坚持技术优先,而福建商会还抱着赚钱第一。”之前章惇听韩冈说,“不过是一个已经吃到了甜头,一个还没吃够苦头。”
“你们啊,也该吃吃苦头了。”章惇叹着气,对章恺说。
和韩冈在渑池逛了半天,当天夜里,章惇回到自己的驻地。
虽然觉得没有聊尽兴,还有些事要再商讨一下,但两人都没有抵足而卧彻夜深谈的打算。
一开始说的只是河南知府的新人选、赦免流放罪人这类轻松的话题。到了后面,聊得就深入了,就是工厂、种植园、商业新法案之类的事了。
章惇和韩冈的根基,都在于两大商会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上。吕嘉问这样的宰执,就算死上十个八个……的确还是会有些问题,如果只是一两个,对章惇、韩冈来说毫无影响。
而关西系的工厂,福建系的种植园,进一步根除地域性歧视的商业新法案,事关核心利益,就是两人交流的重中之重了。
章惇和韩冈就这几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充分交换了意见,对对方的立场和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此,两人回头都要跟自家的幕僚计议一番。要不然一个不小心,一句话就是几十万贯的利益让出去了。
章惇驻地,禁卫森严。驻地百步之内,民户商家全数清空,民房商铺都住进了随行的护军,成了临时的营地。
白天护卫章相公出外游玩的卫队,回来后就进驻地对面的临时营地中。
章惇在院中下车,隔了院墙和街道,那边岗哨上的口令声仍清晰可闻。
如此规模和等级的警卫,章惇四十年官宦生涯,经历过很多次。仁宗皇帝的,英宗皇帝的,还有熙宗皇帝的。刚刚死掉的大行皇帝倒是没有,给宰相享受到了。
大概五六里外,韩冈的驻地中,情况应该也差不多,同样带了两个指挥的精锐作为护卫。
到了如今,章惇越发觉得,他与韩冈之间与其说是同僚,不如说是形势使然的盟友。
眼下的渑池县是标准的两国会盟的场面。
比起当年秦赵会盟,少了剑拔弩张,还多了一个共识,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关系方面,有工业制造方面的优势,而张敦义芳,掌握着全国的粮食供给,同事张墩还是宰相,官营的工场,,他的影响力更大一点。
包括军队在内,双方的实力相当利益争夺不可避免,但总体上,还是合作的模式
“西狗根本就不想跟我们谈!”
老远就听到章恺愤怒的声音。
章惇皱了一下眉头。
“大不了拼一场,比钱多,谁怕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