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暗潮(一)

宰执天下 cuslaa 4904 字 8个月前

皇宫中,即使最卑微的洒扫宫女和内侍都有五百文的月例,可皇帝完全没有。

御厨房中有来自天南海北的各色特产,即使是在冬日,也能准备上最新鲜的蔬菜。从内衣到外袍,皇帝每天都能穿到用最好的布料制作出的最新的衣物。皇帝日常使用的器物,都是将作监下各工坊的精心制作,即使是一盘一盏,拿到外面去都是价值千金。福宁宫中,近年经过一番改造,冬暖夏凉,更加适宜居住。

吃穿用住,都是天下最顶级的享受,皇帝能享受到这些好处,自然是因为钱——仅仅是皇帝一人,每年的开支就在百万贯之多。而这本账,每年冬日都会准时在邸报上出现。

就像都堂会将国计收支帐按不同部门和项目分类公开,宫中的开支也会公开出来。不过也只有皇帝的花销会原原本本的出现在公开的账目上。

在邸报公开的开销上,太后每年的支出只有皇帝的三分之一,仅比太妃多上一两万贯。

宫外的舆论都是太后克己奉简,宽厚仁爱。

但实际上,皇帝和太妃没有任何私房,也没有任何额外收入,过去皇帝自家掌握的内库都在都堂的控制下,皇帝母子所有的开支都是出自国库,一分一厘都被控制着。

而太后,造币局出来的铸币税直通新修的永寿宫私库,随时随地都能拿出几百个如意金宝来赏赐——一两一枚的金钱,成色七五金二零银五分铜,标着十贯的面值,实际在市面上能抵二三十贯之多。

皇帝手边,一文钱都找不到。身边的每一样器物,都是登记造册,即使皇帝拿着赏赐身边人,也只会让此人带着皇帝的赏赐去万里之外度过余生。

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手边连一点活钱都没有,赵煦空仗着一个皇帝的名头,做什么都要受阻。

皇后倒是有不少私房,她嫁过来时,依礼仪并不需要置办贵重的嫁妆,但王家还是照常例给了不少。如果皇后能出私囊襄助皇帝,赵煦还是能够拿出一些赏赐来收买人心。但自从皇后与皇帝闹翻之后,常住后苑长春殿,一个月都不照一次面,根本都不会出嫁妆帮衬丈夫一下。

到了最后,赵煦只能拿自己的一些字画与人,作为赏赐。

这些年来,皇帝被幽禁深宫,在字画金石上颇下功夫,水准已经近于世间一流。

都堂对皇帝拿自己劳动成果赐人,倒是不在乎了,只要不是用御印帝宝为记,署了天子的名讳,干脆就放开来让得赏的宫人拿出去贩卖。

当皇帝发现都堂只严禁皇帝的名号牵涉商贾之事,精神大振,不仅拿着字画赏人,甚至设法让身边的宫人帮他出宫贩卖字画。有一段时间,他一天都要写画出十几二十副字画来。

可惜赚钱的日子也只有一两个月,打着赵煦私家钤记的字画市面上一时间出现太多,世人又少有人知这是皇帝的作品,各处书画店铺的收购价格陡然间降到了一副只有一两贯的水平。

即便拿着这些字画出去贩卖的内侍暗地里声称是出自天子之手,但这种说法实在是无法取信于人。

此外,自古以来,所有的书画名家,不与士人唱和往来,得人吹捧,也成不了名家。赵煦出不了门半步,如何能混进樊楼夜客中?到头来,赵煦就只能暗恨自己的出身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当童贯回到宣德门后,福宁宫的小黄门业已拿着皇帝最新的手稿,在相熟的几家字画店中随意挑了一家,走了进去。

掌柜的认识小黄门,一看见是他,就笑脸迎上,“你家主人又有新作了?”

换了一身普通衣袍的小黄门点头,将画小心的在黑漆的柜桌上铺开来。

掌柜眼中精光闪烁,看看画,又看看小黄门,心中正在盘算这什么。

小黄门操着有些别扭的官话催促着,“能给多少到底,俺着急,要回去。”

“要裱起来也要花钱的!”掌柜敷衍着小黄门。谈判时,最先着急的一方必然是输家,他可不急。

但那边小黄门也仅仅是多说一说,并不是很急的样子。

掌柜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翻,开出来一个还算合理的价码。

小黄门没有讨价还价,一口应了,转头就拿着卖画的钱回去复命。而就在他身后,掌柜脸上油滑的表情彻底褪去了,变得专注而用心,他仔细的看了一遍画面,微不可察点了点头。

叫了一名小二代为看管前台,他脚步匆匆的转回了内室,这一幅画,他要好好处理一下。

童贯来到福宁殿外。

一名十七八岁的内侍正从殿中倒退着出来。

转过头来,看见童贯,就吓了一跳,连忙躬身行礼,

此人金发碧眼,高鼻深目,分明是一个胡种。这并非是五胡羯人的孑遗,而是北庭都护府押解来的俘虏。

北庭、西域两个都护府年年征战,俘虏西域胡人无数,成年人被押去挖矿修路筑堡,年纪小的就送到了国中,其中有一些就被阉割了送入宫里。

童贯面无表情将视线越过他,连一句话都不想多说。

他不喜与胡人打交道。与绝大多数中国之人一般,童贯对这些相貌迥异于汉人的异族绝无好感。

胡人内侍也知趣的离开,诚惶诚恐的从气息阴冷的童贯身边绕过去。

晋后五胡乱华,唐时又有安禄山的例子,五代时沙陀族祸乱中国,开国后,又有契丹、党项为患边疆。以前车为鉴,对异族的警惕,早已深入宋人的骨髓里。

尽管如今疆域大张,治下异族多及百万计,但这些异族想要如汉时金日磾,唐时李光弼一般直入中枢,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了。即使如折家这等卫翼中国百年的异族,本身已与汉人无异,可是在官场上依然受到歧视,路监一级便是折家人能抵达的姐姐了。

故而这一等异族内侍,在宫中只能是最底层,遇到童贯这等在宫中手握兵马、得人重用的权贵,就是呼吸也得放轻一点。

童贯在殿门外通名之后,径自走进殿中。

殿内的内侍宫女百余,老少不一。但放眼看过去,年纪稍小的内侍,一多半有着异族的外貌。

不仅仅有高鼻深目的西域胡人,也有黑瘦矮小的南洋土著,更有一二肌肤如铁似漆的昆仑奴,除了这一等外貌与汉人截然有别的异族,其实殿中还有一干西南夷种,北地胡虏,相貌与汉人没有太大的区分,穿上宫中内侍的衣袍,简直就是汉人一般。

但童贯知道,福宁殿中,年纪在二十岁以下的内侍里面,没有一个是汉人。

近十年来,进入皇宫的内侍,也没有一个汉儿。新进宦寺,全都来自四方蛮夷。莫要说朝廷为了补充宫中人员去阉割汉人,就是自行阉割的宫中也不会收。

童贯看过一篇相关报道,就说是宫外‘自阉者甚伙,进用者无一’,以此警告世人,不要自阉。对于这一等愚昧无知之辈,基本上都是被发配到边陲充军去了。

过去宫中也一样是不要这些自阉之人,但连汉儿都不用了,都堂明说是不忍为不仁之举,实际上呢,还不是要消除宫中的势力。

童贯不得不忧心忡忡,长此以往,宫中内侍将尽为胡虏。

身为宫中顶尖的大内宦,童贯不得不在乎,但都堂根本不在乎。

都堂对皇帝始终保持着警惕,只要可能成为皇帝的助力,被都堂强力打压。

外面正闹得天翻地覆的案子,归根到底,还不是都堂要清除那一等心怀天子的大臣。宫内十年来只进用异族,也是一样的想法。

近到福宁宫内部,皇帝身边的使唤人,甚至都是三个月一换,每一次都换掉其中的四分之一,没有哪一个能够在福宁宫中留上超过一年的。

前阵子童贯见过的熟面孔,今天再过来,已经有许多看不见了。

童贯对此都已经形成了习惯。

一年的时间里,皇帝想要把一个新人彻底收服,当然是一段足够充裕的时间。但前提是要都堂放任皇帝收服人心——这当然不可能。

都堂不想让皇帝有余暇豢养心腹,前段时间甚至都不让宫人与皇帝说话,说话的尽数开革出外,更是让皇帝做定了孤家寡人,直到夏天过后,见皇帝屈服,这才把禁令给暂停了。

在都堂的钳制下,皇帝手上没有权,没有人,甚至连钱都没有,一切得从零开始。只凭皇帝的身份,只能在一开始迷惑下几个人,但时间长了,身边的人又有谁还不会知道皇帝是个空心大老官,谁还会冒着被发配边疆的危险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