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君臣(下)

宰执天下 cuslaa 3381 字 9个月前

尽管方才闹出了点乱子,王家叔侄已经重新回到兄父过世的悲伤之中。对前来吊问的章惇,也没有太多心情进行接待。

场面上的一番寒暄之后,王家叔侄赶去处理丧仪事务,吴安持则怏怏回头做他的知客,章惇这个尊贵的客人,倒是让韩冈出面接待。

陪着章惇往内里走,韩冈道,“想不到是子厚兄你第一个到。”

“吾与楚公情分毕竟不同。”

“第一次见子厚兄你,就是在岳父府上呢。”

“那时候可想不到玉昆你能做了楚公家的乘龙快婿。”章惇看着前面,眨了眨眼睛,浮起的记忆让心绪起伏,“更想不到你我还会有今日。”

“又有谁能想得到?”韩冈摇头看着暗淡的天空,“让当年名动京师的三命僧来判,他也算不到。”

三命僧愿成,熙宁时名动京师,号称能断人前尘后世今生,因而号称三命僧。只是韩冈当年逛大相国寺,有心请他算一卦,只是没碰上,后来就没那份心情,再后来,三命僧坐化相国寺,至今又有十来年了。

章惇扯了一下嘴角,似笑非笑,“愿成那和尚,当初可是判了我有公侯之望。”

“哦,当真?”

“嗯,只要我能忠心事上,必可位极人臣。”

章惇说着,看向韩冈,韩冈又看过来。两人对视,想笑,却又强自忍住,最后皆化为一叹。

忠心二字,是再也不必多提。

他们两人,如果日后事败,可都是要以奸臣逆贼的身份,被国史钉上百世万年的。

“听说方才皇帝讨了个没脸?”走了几步,章惇又问道。

“嗯。”韩冈看着前面。

“是为王家?”

韩冈点了点头。

不是因为赵煦想要把王家牵连进来,他何必大动肝火?

等赵煦回宫,让他再反思一年半载,韩冈在议政会议上发起动议就行了,安安心心站在幕后,根本没必要自己跳出来。

“这一回,玉昆你要站在风尖浪口上了。”章惇轻声说道。

追封自己外公,如果让外人来说,皇帝其实做得不差,韩冈将皇帝顶回去,其实有些过了。

但韩冈并不后悔。他从来不会为这种事后悔。既然皇帝没安好心,那就该骂,现如今,她也没必要委屈自己。至于外面的传言,到底是在传什么,王家说出去也没人会确信,更不是皇帝说的算,而是他韩冈说的算。

“迟早要习惯的。不论是皇帝,还是世人。”

章惇下车时就皱着眉。

他赶到楚国公府的时候,王家人终于开始操办丧事,里里外外正是一团乱。

一群人抬着毛竹和油毡布从侧门出来,紧贴着国公府的围墙放下,看样子是要搭灵棚。隔着围墙,里面的一排柏树上,能看到爬着七八个人在那里扎绢花。

正门的台阶上,原本吊在门廊的两个大号红灯笼一横一竖的倒在地上,准备拿来替换的两个白纸大灯笼也躺在一边。一架竹梯子搭上门头,下面四个人看着,两个人扶着,只有一名精瘦的家丁踩在梯子顶端,准备给匾额扎上了白麻布。

更有十几人也不知是在做什么,满地走,一团乱。

看到章惇的仪仗这百多人涌进来,又乱哄哄忙着收拾门口的梯子、灯笼,更乱。

这还像是宰相家门的样子吗?

怎么就没提前准备,人都走了有一个时辰了,下人们连衣服都还没换好,这叫什么事?

王安石一走,这府里主心骨没了,但管事的人难道也一起没了吗?

章惇多看一眼,脸色就沉下一分,等到门前的几人迎过来,已是黑如锅底,当场就发作了,“谁在管事?!”

领头一人正向章惇行礼,却是一弯腰就听见章惇的一声断喝,便张口结舌,一时反应不过来。

跟在他后面的一人就上前来——章惇认得他是王家做了几十年的老管事——拿袖子擦了擦脸,低头道,“禀相公,是小人在管。”

章惇抬手指了一指,对着围墙、大门,“怎么乱成这般模样?!”

章惇口气不好,管家镇定的道,“相公容禀,其实这一应准备,本就已经做好了。但之前天子驾临,就又都撤了回去。”

“糊涂!你家姑爷就说什么?”

“二姑爷在内,是大郎的吩咐。”管家说着瞥了旁边人一眼,那人脸色越发难看。

“韩玉昆还在里面?”

“二姑爷在里面歇着。小的已经派人去通知少爷和二姑爷了,马上就出来迎相公。”

“早点弄好,别让外人笑。”

章惇再看了堆散在墙角的毛竹油布一眼,也不等王家人出来迎接,直接就往里走。

管家跟了一步就停了,但方才那个领头的就跟了上来。

章惇没理会他,走了几步,忽又觉得不对。过门槛的时候,顺势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就发现几分眼熟。

跨过门槛,走了两步,他猛然想起,这不是王安石的大女婿吗?!

韩冈的连襟,故相吴充的儿子,吴安持。

不过章惇记不得他在哪里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