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72)

宰执天下 cuslaa 3692 字 8个月前

他一指不远处的站牌,声色俱厉。

汉子嘟嘟囔囔,提着包裹走了。

“满地都是车,怎么他不坐其他车,偏过来挤这辆?”章回看着那汉子,不解的问道。

汉子正向站牌走过去,才几步路的功夫,已经被好几个马车车夫搭了话,但他却谁都不理会。

“官人有所不知。”车夫回手指着车厢上的蓝底白字,“这是公共马车。”再一指其他停在路边的马车,“那是私人的租车。”

“区别很大?”李膺也疑惑的问道。

车夫看看左右,然后凑近过来,小声道,“两位官人以后要谨记,只在站牌下坐公共马车。官中的车,最是安全。别听那些拉散客的话,上了他们的车仔细被骗。”

章回吓了一跳,“都是骗子?”

李膺也问,“能骗多少?”

“轻的也要多破费百十文钱,重一点的……”车夫拿手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前两日,在东八里店那儿,就发现了一具人尸,衣服都被剥光了,幸好身上有胎记,开封府在八字墙上一贴,就给人认出来了。本是上京来投靠亲友,没想到才抵京师就给骗了去,别说投靠了,命都没了。”

“这样啊。”章回打了个哆嗦。

“官人别担心,如果是上京读书的秀才,没哪个不长眼的敢动心思。方才那一位看着就是行商,所以俺提点两句,换作两位官人,过去坐车,人家也是老老实实的送到地头,最多多收几文辛苦钱。”车夫叹了一声,“说起来,京师比过去好多了。在过去,连县主都遭过罪,枢密家的儿子也被拐走过,换现在,整个开封城都能给翻过来。管你做没做,先抓进去,没犯这一桩,以前也会有另一桩。当真犯了大事,下九流的那几个行当,比开封府的公人都心急,拼了命都要早点,要不然,一起闯天涯吧。”

“云南?”李膺问。跟着这个车夫说话,都忘了要去做正事了。

“云南?”车夫呵呵冷笑两声,“那算是好的。西域算中等,最惨的是去岭南。”

章回不解,又问,“怎么岭南比西域还差?”

“西域别看偏僻,夏天热冬天冷,风沙还大,至少病症少。岭南病症就太多了,水土不服,又没得好医官治,去了没几个月就丢了命的太多。京师里面,发配去西域的,转年过来,大多还能有一两封信回来,听说有个运气好的,在战阵上见了功,还被赦了罪,发了两个金发的胡女就地安置。”车夫啧啧有声,满是羡慕嫉妒,“去云南的种地,过几年,也能有个夷女娶,也是大多能有封信寄回来,可是去岭南的,十个有八个再没音信了。”

“原来是这样。”章回点头。

却见车夫突然定住了,“两位官人还是先回去吧。”

“什么?”

车夫回头望向来路,眼睛直勾勾,“韩相公的车子刚过去。”

“宰相,没声没息的……”李膺摇头不信,却一下跳上了车。

章回心头一跳,也跟着跳上车,“快回去!”

韩冈终于来了,肯定要赶回去。

【总算是赶上了。】

“我说章九,你在这儿也闷了几天了,也该出去走走了。”

“昨天不就已经说了吗,我就留在这里,等大会过后再说。”

在皇宋自然学会的会所,如鱼得水的生活了几天之后,这一天一大早,章回就被李膺缠上了,这让章九百般无奈。

“明天大会就要正式开始,会上有个什么安排,说不定就没时间逛了。正好今天也没什么有趣的宣讲,也没什么有趣的讨论会。”

“那是你没有了!昨天早上为什么不叫我出去?”章回质问。

“那个……”李膺只能干笑。

“是因为东九号厅的割圆术的研讨会!”章回一句揭穿了老底,又质问,“为什么前天不叫我去?”

“这个……”李膺还是只能干笑。

“是因为睢阳李元居椭圆周长公式的宣讲!”

李膺被连连逼问,反问道,“那章九你今天打算去听哪一场?”

章九犹豫了一下。

大会前的最后一天了,不论是论文宣讲会,还是课题讨论会,都比前两天少了许多,只有零星的几场,而没有事先在学会登记的讨论会,都是闲散性质的,没有太多参与价值……

“……还没想好。”他说道。

“你看,果然没事吧。”李膺苦劝道,“好不容易来一趟。总得去走一走吧,顺便还能买些东京风物带回去。”

“没什么好去的!”章回的拒绝依然决绝,“带回去的东京风物这里就能买,还便宜……这还是李九你说的。”

在学会这边住下来的当天,章回、李膺就被告知,这里也有代售商品。会员们想要买的东西,只要在代售目录上,直接跟学会说就是了。委托学会统一购买,还能包印花税。

学会内部的人员,什么帮办,干办,干管,职位都是借用官职的名号,人则都是从相府调来。只是丝毫没有门前七品的傲气,心甘情愿的为学会的会员们服务。

李膺早早就去看过了,回来说代售的都是好东西,有些甚至是有钱都难买到——绞缬【扎染】、蜡缬【蜡染】的棉布全都是行会价,比市面上贩卖时要便宜两成到四成。银镜,还有香精,也都差不多,且皆是年内的新货,而不是库藏的旧物。

李膺当时说的时候,章回能看出他有些遗憾,可能是遗憾不能大批量去购买。

李膺家里是做买卖的,亲戚中有几个做官,其中一人前两年在京师里面,只是近亲中没出过进士。

李家的买卖做得很大,跟只有几顷良田的章回家里不同。所以能让李膺可着劲的花在格物之道上,据李膺所说,他这几年,在这上面砸了足足有七八千贯之多。

如流水一般的花销,之所以没被家里反对,反而得到支持,完全是因为有苏、韩二相在。同时也希望李膺能走这条路,为李家再挣一个官职出来。毕竟前两年,宋辽两国在蒸汽机上的竞争,对只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百姓而言,的确是个惊雷般的刺激。